[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油井示功图数据指导油井加药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78967.5 | 申请日: | 202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30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于洋;田殿龙;陆梅;刘天宇;艾信;樊晨;闫娟;吴利利;李明江;魏小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7/06 | 分类号: | E21B37/06;E21B47/009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李新苗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油井 示功图 数据 指导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油井示功图数据指导油井加药的方法,使用智能油井加药系统向油井中进行周期性加药,其中,第一个周期的加药量为基础加药量A,之后每一个周期的加药量根据前一个周期油井地面示功图载荷增幅进行确定。本发明可利用油井功图数据实现油井加药制度的智能调控,自动设定油井清防蜡剂的加药量,实现了油井智能加药。能够大幅降低工人加药的劳动强度,有效的减少人员和车辆的动用次数,加药频度及药量做到精细可控,降低井口加药成本,延长了油井的检泵周期和热洗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行业数字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油井示功图数据指导油井加药的方法。
背景技术
原油生产过程中,油井井筒和外输管线会发生结蜡、结垢等现象,造成载荷增加、回压升高、故障率增多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油井的正常生产。为实现持续稳产,需要及时给井筒和外输管线加入清蜡剂、阻垢剂等药剂,从而达到防蜡、缓蚀等目的。
目前,长庆油田油井井口加药普遍采用传统的人工定期上井,使用移动加药车或简易密闭加药罐将定量药剂由油套环形空间一次性加入,存在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成本高,偏远井加药无法保证等问题,同时受天气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效果难以保障。少数油井已配井口备加药装置实现定时加药及远程控制,但加药时间、加药量仍需要人工设定,还未能实现加药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远不能满足油田数字化发展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油井示功图数据指导油井加药的方法,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油井示功图数据指导油井加药的方法,使用智能油井加药系统向油井中进行周期性加药,其中,第一个周期的加药量为基础加药量A,之后每一个周期的加药量根据前一个周期油井地面示功图载荷增幅进行确定。
所述智能油井加药系统包括智能RTU、井口加药装置、角位移传感器和载荷传感器,所述井口加药装置包括PLC控制器和加药泵,所述加药泵与PLC控制器电信号连接,所述角位移传感器设于抽油机游梁上,所述载荷传感器设于井口抽油杆上;
所述智能RTU与PLC控制器电通讯连接,所述角位移传感器和载荷传感器均与智能RTU电信号连接,所述角位移传感器和载荷传感器用于将数据传输给智能RTU以得到油井地面示功图。
一种利用油井示功图数据指导油井加药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确定热洗或检泵后的油井地面示功图载荷的最大最小值之差,将最大最小值之差中的最小值作为标准值
步骤2)启动智能油井加药系统,第一个加药周期开始时,智能RTU将加药量指令发送给井口加药装置进行加药,进入第一个加药周期;
步骤3)第一个加药周期结束后,智能RTU计算第一个加药周期内的地面示功图载荷最大值最小值之差的平均值
步骤4)第二个加药周期开始时,智能RTU将加药量指令发送给井口加药装置进行加药,进入第二个加药周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789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