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人拖船用拖缆的自动连接装置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80334.8 | 申请日: | 202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56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昱博;王建华;冯居;郑翔;姜洪岩;王柱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21/56 | 分类号: | B63B21/56 |
代理公司: | 上海互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32 | 代理人: | 成秋丽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 拖船 用拖缆 自动 连接 装置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披露了一种无人拖船用拖缆的自动连接装置的控制方法,主要为拖缆的自动连接装置的控制方法流程。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基于一种无人拖船用拖缆的自动连接装置,包括一辆智能小车、一个小车移动导轨。所述智能小车包括小车基座、上层固定建筑、拖缆固定圆环以及与导轨锁闭装置。小车基座中包含智能系统,包括与岸边操作中心通过无线网络通信的小车控制中心、供电模块以及用来检测拖缆位置和检测是否连接成功的检测模块。所述小车移动导轨,围绕拖船四周铺设在其甲板上,围成圆环状,供智能小车运行及固定使用。该控制方法能够实现岸端对智能小车端的远程控制,将连接指令传送到小车的控制中心,小车在接收到连接指令后,根据连接流程实现自动接收与释放无人拖船与被拖船之间的拖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连接装置的控制方法,更具体地,涉及无人拖船用拖缆的自动连接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拖船使用拖缆与被拖船相连,进行拖曳工作。现在拖船与被拖船之间的拖缆依然使用人工接收与释放的方式,然而这种方法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在天气状况、海况都很差的情况下,拖船的工作效率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无需人工操作,自动收放拖缆的装置。
此装置需要自动操作,包括操作系统,因此,还需要结合装置设计一种合适的控制方法,实现装置的自动作业。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针对上述利用人工接收与释放拖缆存在的不足,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无人拖船用拖缆的自动连接装置的控制方法,为无人拖船与被拖船之间拖缆的自动收放的控制方法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应用智能小车,利用智能小车的控制中心完成无人拖船与被拖船之间拖缆的接收与释放。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人拖船用拖缆的自动连接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连接装置的结构、拖缆的自动连接装置的控制方法流程。
所述无人拖船用拖缆的自动连接装置,包括一辆智能小车、小车移动导轨。所述智能小车包括小车基座、上层固定建筑、拖缆固定圆环以及与导轨锁闭装置。小车基座中包含智能系统,包括与岸边操作中心通过无线网络通信的小车控制中心、供电模块以及用来检测拖缆位置和检测是否连接成功的检测模块。所述小车移动导轨,围绕拖船四周铺设在其甲板上,围成圆环状,供智能小车运行及固定使用。
所述岸端包括监控指挥中心、用户。
所述智能小车端包括控制中心、供电模块、导航模块、检测模块以及连接模块等。
所述岸端与智能小车端通过无线网络通信,岸端向智能小车端的控制中心发送控制指令,控制中心再将指令分配到各个模块,智能小车端执行岸端发送的拖缆连接指令并实时将状态反馈到岸端。
本发明中,该连接装置的控制方法根据是否执行接收任务进行拖缆的自主接收,装置简单,操作方便,满足拖缆快速、准确的收放需要,顺应拖船的无人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在原有拖缆收放装置基础上进行改装和升级,无需人工控制,解决了传统拖缆收放方式存在的弊端。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无人拖船用拖缆的自动连接装置的控制方法,能够实现拖缆与拖船之间的自动连接,以完成拖船对被拖船之间的拖航工作,辅助被拖船停靠在码头或港口。本设计提出的拖缆连接装置的控制方法仅需通过智能小车接收到控制中心的连接指令进行连接操作,并通过检测模块等对拖缆位置不断检测跟踪,最终通过锁闭装置完成连接工作,整个过程通过控制方法流程自动操作,无需人工,简化了船体上人工操作装置的结构空间,避免了在天气恶劣情况下存在的安全隐患,利用检测装置使拖缆的连接更加快速、精准。连接过程是否完成通过控制方法中的判断环节来判断,即通过智能小车上圆环的红外检测装置来检测,结构简单,操作便利,简化了连接的工作过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连接拖缆的智能小车及其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事大学,未经上海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803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