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豆豆粉的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81674.2 | 申请日: | 202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701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郑德志;王延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隆海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21/00 | 分类号: | B02C21/00;B02C19/22;B02C23/02;B02C18/14;B02C18/24;B02C23/14;B07B1/28;B07B1/42;B07B1/46 |
代理公司: | 北京翔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16 | 代理人: | 蔡宜飞 |
地址: | 2663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豆豆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豆豆粉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大豆原料预处理,大豆原料清洗,大豆原料烘干,大豆原料进行上料作业,大豆原料进行粉碎作业,大豆颗粒进行振筛工作,豆粉颗粒进行收集;其中,对大豆进行筛选的振筛粉碎机包括底箱、振筛机构、出料组、粉碎机构、破碎机构、曲柄组件。本发明操作步骤简便,提高了上料的均匀性,能进行有效的豆粉生产加工,且进一步提高了大豆破碎粉碎的效率,方便了对豆粉进行收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豆粉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豆豆粉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大豆是我国主要食用的豆类作物,大豆淀粉主要由淀粉组成,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和透明度,而且老化程度小,非常适合食用。将豆粉、绿豆粉和连藕粉复合,不仅营养上有所改善,口感也不错。
提高大豆利用率,为国家节约粮食,改革大豆制品工艺,消除大豆皮中的“尿酶”对人体的危害,提高大豆制品高质量、高品质,废渣回收深加工利用,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彻底消除大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对环境的污染,确实是大豆制品行业中存在的一项重要任务。
现有全豆豆粉制备存在以下缺点:1、上料不均匀,导致原料挤压在进料口,无法均匀进入设备内进行粉碎;2、全豆粉碎设备比较单一,基本都是采用单一的粉碎机对其进行粉碎,导致粉碎效率低下,不利于后期的豆粉收集;3、由于豆粉无法进行彻底的粉碎,导致粉碎后的豆粉中掺杂有大颗粒杂质,无法得到颗粒均匀的豆粉,且后期豆粉收集不便,容易残留在设备内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全豆豆粉的生产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豆豆粉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大豆原料预处理:取出大豆原料均匀放置在室外,通过自然风干的方式进行除湿晾晒,待大豆晾晒完毕后,挑选出颗粒饱满的大豆进行备用,然后除去大豆上面的杂质及尘土;
步骤二、大豆原料清洗:把已经挑选好的大豆放置在淘洗筒内,进行人工清洗,淘洗筒内温度控制在40℃~50℃,大豆先浸泡5~10分钟,工人在反复揉搓5~10分钟,然后对大豆进行控水,并取出清洗后的大豆留着备用;
步骤三、大豆原料烘干:采用烘干机进行烘干,利用高温蒸汽在大豆烘干机内将大豆烘干,蒸汽温度为90℃~98℃,烘干后的大豆含水量在8%~10%,取出烘干的大豆原料留着备用;
步骤四、上料作业:烘干的大豆原料均匀倒入振筛粉碎机,采用均匀上料的方式,使得大豆原料均匀进入振筛粉碎机内进行粉碎工作;
步骤五、粉碎作业:进入振筛粉碎机内大豆原料,首先进行初步破碎,破碎工作持续10分钟左右,破碎完成后的大豆颗粒进行二次粉碎,粉碎工作持续10分钟左右,粉碎完成后的大豆颗粒进入到下一步工序;
步骤六、振筛工作:粉碎完后的大豆颗粒,在振筛粉碎机内进行振筛工作,对粉碎后的较大颗粒及杂质进行除去,对豆粉粒度在80目~100目通过振筛工序,进入到下一步工作;
步骤七、对符合要求的豆粉颗粒进行收集,收集完成后豆粉输入到储料缸中缓存。
优选地,所述振筛粉碎机包括底箱、振筛机构、出料组、粉碎机构、破碎机构、曲柄组件,所述底箱内中部设有振筛机构,所述底箱内底部设有出料组件,所述底箱的顶面设有粉碎箱,所述粉碎箱内设有粉碎机构,所述粉碎箱的底面另一侧设有连通筒,所述粉碎箱的顶面设有破碎箱,所述破碎箱内设有破碎机构,所述破碎箱内底面一侧设有连通孔,且所述连通孔贯通粉碎箱顶面一侧,所述破碎箱的顶面中部安装有曲柄组件,所述破碎箱的顶面另一侧设有锥形筒,所述底箱的底面四个拐角处均设有支撑座,且每座所述支撑座均与底箱的底面固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隆海食品有限公司,未经青岛隆海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816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