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灶具余热进行烹饪的余热煲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86027.0 | 申请日: | 202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06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诸葛耀泉;杨小娥;赵亚峰;李嘉;李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24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王晓燕 |
地址: | 31005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灶具 余热 进行 烹饪 | ||
1.一种利用灶具余热进行烹饪的余热煲,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环壁(1)、底壁(2)和被环壁(1)围住的筒形分隔壁(3),所述环壁(1)、底壁(2)和筒形分隔壁(3)围成一顶部开口的环形容纳腔(A),用于容纳食材,所述筒形分隔壁(3)的内侧围成一筒形的受热腔(B),用于容纳灶具的热源,所述底壁(2)与灶具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筒形分隔壁(3)的顶部高于环壁(1),形成一用于支撑锅具的支撑部(31),所述支撑部(31)顶部的轮廓面呈波浪状或锯齿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灶具余热进行烹饪的余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2)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弧形支撑脚(21),所述弧形支撑脚(21)沿底壁(2)的外表面周向布置,将灶具和底壁(2)隔开,使得灶具和底壁(2)之间留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利用灶具余热进行烹饪的余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分隔壁(3)靠近受热腔(B)一侧的表面分为上下两段,分别为波浪段(32)和上窄下宽的扩口段(33),所述波浪段(32)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二凸部(321)和第二凹部(322),所述第二凸部(321)的上段呈自上而下逐渐外凸状,其下段呈自下而上逐渐外凸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灶具余热进行烹饪的余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廓面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一凸部(311)和第一凹部(312),所述第二凸部(321)和第二凹部(322)分别与第一凸部(311)和第一凹部(312)位置对应,并平滑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利用灶具余热进行烹饪的余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分隔壁(3)靠近环形容纳腔(A)一侧设有外凸的限位台阶(34),所述环形容纳腔(A)顶部的开口处设有一带提手(41)的环形上盖(4),所述环形上盖(4)的内缘和外缘分别搭在限位台阶(34)和环壁(1)的上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灶具余热进行烹饪的余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台阶(34)的上缘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三凹部(341),所述环形上盖(4)的下表面设有与第三凹部(341)形状和位置适配的第三凸部(42),当环形上盖(4)的覆在环形容纳腔(A)顶部的开口时,第三凸部(42)位于第三凹部(341)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利用灶具余热进行烹饪的余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台阶(34)上设有多个第四凹部(342),所述第四凹部(342)深度小于第三凹部(341),所述第四凹部(342)与第三凹部(341)交替布置,当转动环形上盖(4)时,第三凸部(42)能搭在第四凹部(342)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灶具余热进行烹饪的余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壁(1)外凸形成一引流嘴(11),所述环壁(1)上设有两把手(12),沿环壁(1)的径向对称设置在引流嘴(11)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灶具余热进行烹饪的余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壁(1)、底壁(2)和筒形分隔壁(3)为一体成型的金属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8602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飞机故障信息实时订阅系统
- 下一篇:一种砂纸生产用具有限位结构的收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