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信用控制管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94501.4 | 申请日: | 2020-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952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王珂;李明;王守初;崔广维;孙志彪;马辉;刘琳;李琪;翟雪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457 | 分类号: | G06F16/2457;G06F16/29;H04W4/021;H04W4/14;H04W4/16;H04W4/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李秋华;王思超 |
地址: | 450008***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用 控制 管理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用控制管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涉及通信业务技术领域。所述信用控制管理方法,基于保护区确定目标基站,确定有与目标基站进行交互的计费号码,并将该号码直接导入目标库中,在触发或持续停机业务时,可以直接从待停机或已停机的号码中过滤掉位于目标库中的计费号码,相比目前需要人工现场收集及手动输入免停机号码流程冗长且实时性差的问题,本发明的信用控制管理方法不需要人工现场收集和手动输入免停机号码,在确定保护区后,可以快速且实时地确定目标库中的计费号码,使得这些计费号码可以免于停机,保证了处在保护区内用户的正常通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业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用控制管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信用控制管理,是运营商监控用户的账单及预存款情况,对用户的信用度进行计算、管理、通知、以及触发停复机等的过程。现有的信用控制管理,只要用户的欠费达到提前设置好的阈值,就将用户的号码停机,使得用户无法正常通信。而针对洪涝、疫情、地震、重大活动及会议现场等特殊场景,运营商又因其社会责任需要保证用户的正常通信。
目前,需要人工在现场收集特殊场景下人员的手机号码,然后手动将这些手机号码输入信用控制管理系统的免停机数据库,在触发停机时过滤掉免停机数据库中的手机号码。
然而,人工现场收集及手动输入免停机号码的流程冗长、实时性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人工收集和输入免停机号码的流程冗长且实时性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信用控制管理方法、装置及电子产品。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信用控制管理方法,包括:
基于保护区,确定目标基站,所述目标基站为所述保护区内的基站;
获取与所述目标基站进行交互的用户信息,将所述用户信息导入目标库中,所述用户信息包括计费号码;
在触发或持续停机业务时,从待停机或已停机的号码中过滤掉位于所述目标库中的所述计费号码。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信用管理控制装置,包括:
目标基站确定模块,用于基于保护区,确定目标基站,所述目标基站为所述保护区内的基站;
目标库号码确定模块,用户获取与所述目标基站进行交互的用户信息,将所述用户信息导入目标库中,所述用户信息包括计费号码;
免停机模块,用于在触发或持续停机业务时,从待停机或已停机的号码中过滤掉位于所述目标库中的所述计费号码。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一种信用控制管理方法,基于保护区确定目标基站,确定有与目标基站进行交互的计费号码,并将该号码直接导入目标库中,在触发或持续停机业务时,可以直接从待停机或已停机的号码中过滤掉位于目标库中的计费号码,相比目前需要人工现场收集及手动输入免停机号码流程冗长且实时性差的问题,本发明的信用控制管理方法不需要人工现场收集和手动输入免停机号码,在确定保护区后,可以快速且实时地确定目标库中的计费号码,使得这些计费号码可以免于停机,保证了处在保护区内用户的正常通信。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信用控制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945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