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电子车牌和视频识别的重点车辆场所出入管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96597.8 | 申请日: | 2020-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621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李润东;刘凯;刘高;彭煦;句庆铃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湘江智能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27 | 分类号: | G07C9/27;G07C9/10;G08G1/017;G06K1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梁伟东 |
地址: | 410006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学士街道***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电子 车牌 视频 识别 重点 车辆 场所 出入 管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子车牌和视频识别的重点车辆场所出入管理方法,属于重点车辆识别及管理领域,包括智能摄像头识别到车辆到达重点车辆场所;判断车辆是否为重点车辆,识读基站检测车辆是否安装RFID卡;抓拍图片上传至管理部门,并且道闸不开启;边缘控制单元检测车辆是否合规,如果是则道闸开启;通过本发明提升信息识别率99.95%,可以解决视频识别设备对车辆号牌“识不清”的问题,提升视频识别率;能实时、准确的判定到达重点车辆场所入口的重点车辆是否合规;能有效的将非合规的重点车辆阻拦在重点车辆场所门外,杜绝人为放行,维护正规重点车辆的合法权益;能即时将非合规的重点车辆图片、位置等信息上报至云控平台和管理部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重点车辆识别及管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电子车牌和视频识别的重点车辆场所出入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主流的出入场所智能化管控手段为通过视觉的车牌识别对进出车辆进行管控放行,其中核心技术为车牌自动识别法,车牌自动识别法是一种基于图像处理与识别的自动车辆识别、分类技术;该方法以工业控制计算机为中心,图像硬件相关处理模块和字符识别软件为核心部件,实时地完成汽车牌照的图像抓拍,牌照区域定位分割和字符及牌照底色的自动识别,然后从车牌的各种特征中分析或查找出车辆类型的信息。识别原理:首先要获取车牌的图像,通常由专门的摄像装置来完成;摄像装置与一个探测器相连,当车辆行驶至某特定位置时,被该探测器探知,它立即启动摄像装置,在一定的角度、集中拍摄下车牌的图像。在这样的图像上,由于车辆处于运动状态以及污损等原因,车牌画面往往不够清晰,难以从中摄取需要的信息;因此,图像首先要经过一定的加工处理,使其达到足够的清晰度,然后再进行识别;初步的识别将辩认出车牌的大小、形状和颜色等特征。
现有主流的车辆类别识别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外形轮廓扫描法:轮廓扫描一般是使用无线电波、红外线或者是激光,轮廓扫描的目的是获取车辆的外形信息,从而对车辆进行分类;其基本方法是将扫描波束的发射部分安装在车道的一侧和车道的顶部,向车道发射扫描波束;波束传播的区域一板是一个薄平面,该平面与车辆的行驶方向垂直,当车辆行驶通过该波束区域时,将被波束平面切割,就会挡住部分波束。此时安装在车道另一边和底部的接收装置将有一部分接收不到波束,在知道车辆经过时的速度的前提下,根据接收装置的接收情况不仅可以获得车辆的三维情况,而且先进一点的系统还可以获得轴数、轴距以及车头形状等信息。
2)车轴计数法:是利用某种方法对车辆的轴数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作为车辆分类的一种标准。检测车轴的数量,分为两类:传感方式和非接触控测方法;传感方式一般是在车道上埋设压电传感器,当车辆经过时车轮辗压传感器,压力发生变化,根据压力变化的次数,可以判断出车辆的轴数;非接触的探测方法通常使用发射波束,检测反射的形式,这与轮廓扫描有些类似,但更简单;具体做法是从车道边以特定的角度向车道上车轮必须经过的区域发射探测波束当车辆经过时,车轮使发射波束反射波的方向发生变化;改变后的反射波可以用专门的探测装置从特定的位置来接收;探测装置每接收到一次反射波就说明车辆有一组 (对)车轮,由此可以进行车辆轴数的计数;如果预知车辆的时速,那么还可以根据两轴之间的检测时间间隔计算出轴间的大致距离(轴距)。
3)环形线圈检测法:环形线圈本质上是一个电涡流式传感器,使用时将环形线圈埋设在道路下面;当有车辆从环形线圈上方经过时,车体底盘的铁磁材料与环形线圈产生感应,使得环形线圈的频率发生变化(不同的车辆经过时,可以形成不同的感应频率曲线);其测量不同车辆经过的频率如图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湘江智能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未经湖南湘江智能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965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