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角帆蚌性别的鉴定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1401255.0 申请日: 2020-12-04
公开(公告)号: CN112481388A 公开(公告)日: 2021-03-12
发明(设计)人: 汪桂玲;王雅昱;王晓强;白志毅;李家乐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海洋大学
主分类号: C12Q1/6888 分类号: C12Q1/6888;C12Q1/6879
代理公司: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代理人: 范艳静
地址: 201306 上***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三角帆 性别 鉴定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提供了一种三角帆蚌性别的鉴定方法,首先,采集少量的性腺组织样本提取DNA;其次,根据M型COII基因多出的特异性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最后,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条带结果判断雌雄,有条带的是雄性三角帆蚌,没有条带的为雌性三角帆蚌;本发明主要是根据三角帆蚌的基因组双单亲遗传现象,利用M型线粒体基因组中COII基因在雄性性腺中特异性表达的特点,结果简单直观,从而准确地鉴定三角帆蚌的性别;因此,本发明能够有效地针对三角帆蚌早期苗种,快速分辨性别,受样本局限性较小,准确性高;另外,本发明使用DNA样本通过凝胶电泳来判断更加快速简单,无需后续的测序结果,大大缩短检测时间,从而提高了检测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角帆蚌性别的鉴定方法。

背景技术

三角帆蚌俗称河蚌、珍珠蚌、三角蚌,是一种淡水双壳类软体动物,属瓣鳃纲,真瓣鳃目,珠蚌科、帆蚌属。它是我国主要的淡水珍珠育珠蚌,国内的淡水珍珠中80%以上都是由其育出。在性成熟三角帆蚌个体中,雌雄间在产珠性能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雄性具有更好的育珠能力。挑选出雄性三角帆蚌进行精细化养殖,对珍珠产能的提升具有较大的意义。但在实际生产中,雌雄蚌的性别鉴定仍是一个难题。从形态学来看,对三角帆蚌直观地进行性别鉴定比较困难,有研究发现三角帆蚌雌性鳃丝排列紧密,雄性排列稀疏,通过鳃丝的疏密就能区分雌雄。但是这种方法是建立在人为经验的判断上,适用于有经验的人员,并且该方法只能针对性成熟的且处在繁殖期的三角帆蚌,局限性较大,且鉴定的准确程度不高。此外,若想更好的为后续育珠插核做准备,构建单性别育珠群体,则需尽早的鉴别出三角帆蚌的性别,因此,幼龄三角帆蚌的性别鉴定对于淡水珍珠养殖也是至关重要的。综上所述,建立一种三角帆蚌性别鉴别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哺乳动物和其他物种中,线粒体的遗传遵循严格的母系遗传,即子代的线粒体全部来源于母系,而在三角帆蚌中存在两种类型的线粒体基因组(mtDNA),分别是F型线粒体基因组和M型线粒体基因组。雄性三角帆蚌体组织中线粒体基因组为F型,性腺组织线粒体基因组为M型;雌性中线粒体基因组在体组织和性腺组织中均为F型。基于这种特殊的线粒体基因组的遗传模式,通过对比三角帆蚌F型和M型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发现,参与编码线粒体基因组的 13个编码基因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序列差异,尤其是COII基因的序列差异性最大。M型线粒体基因组COII基因序列比F型线粒体基因组COII基因的5’端多出500bp的特异性序列,并且根据M 型线粒体基因组仅存在于雄性性腺中这一特点,我们开发出一种快速准确的性别鉴定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与传统方法相比,根据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判断准确,不局限于样本的时间阶段,能够实现幼龄三角帆蚌性别的精准快速检测,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鉴定方法,补足了技术空缺。故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准确的三角帆蚌性别的鉴定方法,通过对M型线粒体基因组上COII基因简单的PCR扩增就能够确定三角帆蚌的性别,为三角帆蚌的性别鉴定提供便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三角帆蚌性别的鉴定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样本采集

根据检测需求选取若干样本,使用不同套的镊子和剪刀等取样工具避免交叉污染,剪取三角帆蚌的50-100mg新鲜性腺组织装入1.5mL灭菌离心管中,快速置于液氮中速冻,采样结束后在-80℃下保存;加入500μL裂解液,用研磨杵充分将组织磨碎,再补充500μL裂解液,开始裂解;在55℃下裂解3-4h至澄清,过程中每0.5-1h翻转摇动一次。

其中,裂解液包括320μL双蒸水ddH2O、20μL(1mol/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盐Tris-Hcl、 80μL(0.5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70μL(10wt%)癸二酸二酰肼SDS和10μL (20mg/μL)蛋白酶kProteinase K。

2.DNA提取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未经上海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012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