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条形工件随动弯曲成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02638.X | 申请日: | 2020-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429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高亚南;李彦波;刘东海;赵敏强;马子品;王文彬;宋金东;张世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研发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7/08 | 分类号: | B21D7/08;B21D43/08;B21D7/1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周晓萍 |
地址: | 072761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条形 工件 弯曲 成形 装置 | ||
一种条形工件随动弯曲成形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支撑单元和随动弯曲单元,支撑单元设有支撑辊轮架和支撑安装板,支撑辊轮架固定在支撑安装板上,支撑安装板位于底座上,支撑辊轮架设置两组支撑辊轮;随动弯曲单元设有随动安装板、支架、伺服油缸、升降框架、旋转框架和随动框架,支架固定在随动安装板上,伺服油缸固定在支架顶部,伺服油缸连接升降框架,旋转框架连接升降框架,旋转框架可相对升降框架转位调整,随动框架两端与旋转框架铰接,随动框架设有一组成形辊轮。本发明通过控制成形辊轮和支撑辊轮位置落差值来实现辊压线变半径连续弯曲成形,既可以实现定半径产品件弯曲成形,又可以实现变半径产品件弯曲成形,生产效率高,通用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辊弯成形装置,特别是条形工件随动弯曲成形装置。
背景技术
辊压生产线在线成弧工序是管梁生产工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辊压线在线成弧技术下加工的基本是定半径管梁,如图9所示,采用常规的辊弧机构即可成形。若需要加工变半径管梁,如图8所示,即管梁延长度方向存在两段及以上不同半径弧段,则要再增加一道线下成形工序,如压弯、拉弯。增加线下工序会降低生产节拍,增加人员及设备投入,导致生产成本增加。随着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发展,变半径管梁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如变半径防撞梁、行人保护横梁等越来越多的应用在了汽车被动安全系统上,且所使用的高强钢强度越来越高,成形难度越来越大,甚至已不能用压弯、拉弯等工艺成形。鉴于此,传统的在线定弧+线下二次成形生产方式已难以满足变半径产品的生产要求和市场需求,需要设计一种新的在线变半径成弧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解决现有技术之问题,提供一种通过改变成形辊轮与支撑辊轮位置落差,实现定半径或变半径弯曲成形加工的条形工件随动弯曲成形装置。
本发明所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条形工件随动弯曲成形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沿入料方向依次设置支撑单元和随动弯曲单元,所述支撑单元设有支撑辊轮架和支撑安装板,支撑辊轮架固定在支撑安装板上,支撑安装板位于底座上,支撑辊轮架设置两组支撑辊轮;所述随动弯曲单元设有随动安装板、支架、伺服油缸、升降框架、旋转框架和随动框架,支架固定在随动安装板上,伺服油缸固定在支架顶部,伺服油缸活塞杆连接升降框架,旋转框架连接升降框架,旋转框架可相对升降框架转位调整,随动框架两端与旋转框架铰接,随动框架设有一组成形辊轮。
上述条形工件随动弯曲成形装置,所述旋转框架上部设有弧形槽,所述升降框架对应弧形槽的位置设有弧形凸块,弧形凸块匹配安装在弧形槽内,升降框架四角分别设置弧形螺栓槽,由穿过旋转框架和弧形螺栓槽的螺栓将旋转框架与升降框架固定。
上述条形工件随动弯曲成形装置,所述旋转框架两侧对称设置角度调整机构,角度调整机构设有调整齿轮、调整轴、调整齿条和调整机构安装块,调整机构安装块为空腔结构,调整齿轮安装在调整轴上,调整齿轮、调整轴位于调整机构安装块内,调整轴端部穿出调整机构安装块外壁,调整齿条与调整齿轮啮合,调整齿条上部穿出调整机构安装块悬挂在升降框架上,调整机构安装块邻近升降框架的侧边与升降框架铰接。
上述条形工件随动弯曲成形装置,两组支撑辊轮前后设置,每组支撑辊轮分别设有上下配置的上支撑辊轮和下支撑辊轮,上支撑辊轮两端由上辊轮安装块支撑,各上辊轮安装块两侧与支撑辊轮架滑动配合,各上辊轮安装块上部螺纹连接辊轮调整螺栓,辊轮调整螺栓穿过支撑辊轮架顶部并由螺母锁紧;下支撑辊轮两端由下辊轮安装块支撑,各下辊轮安装块两侧与支撑辊轮架滑动配合,下辊轮安装块上部与对应的上辊轮安装块螺栓连接,上辊轮安装块上部与对应的下辊轮安装块之间设有调整垫片。
上述条形工件随动弯曲成形装置,所述随动框架两侧分别设有耳轴,耳轴由旋转框架的耳轴孔支撑,耳轴与耳轴孔之间设有轴承;成形辊轮由上下配置的上成形辊轮和下成形辊轮组成,上成形辊轮两端和下成形辊轮两端由随动框架支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研发分公司,未经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研发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0263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