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软土基坑坑底就地固化方法及软土基坑坑底固化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05286.3 | 申请日: | 2020-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38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郭全元;肖旺;曾胜强;钟仕兴;陈良军;彭兴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四院集团广州设计院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17/02;E02D3/12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李佑宏 |
地址: | 51003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就地 固化 方法 结构 | ||
1.一种软土基坑坑底就地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01:确定基坑开挖边线,并进行基坑开挖边线外的支护体系施工;
S102:在所述基坑开挖边线所围区域内开挖至设计深度,形成基坑;
S103:在基坑坑底进行软土地基浅层的就地固化过程;将固化剂利用搅拌设备掺入坑底软土中,搅拌后固化形成位于基坑坑底中央的硬壳层和环绕形成于所述硬壳层外周的被动加固层;所述硬壳层的外侧连接所述支护体系的内侧,且其内侧连接所述硬壳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基坑坑底就地固化方法,其中,所述支护体系的施工包括支护桩施工和止水桩施工,所述止水桩设置在所述支护桩背离所述基坑开挖边线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土基坑坑底就地固化方法,其中,所述支护桩施工过程为:
在所述基坑开挖边线外沿环向依次间隔钻孔,并使得各孔的底部分别延伸至稳定地层表面以下,继而在各孔中分别浇筑,形成沿环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钻孔灌注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土基坑坑底就地固化方法,其中,所述止水桩施工过程为:
在所述支护桩背离基坑开挖边线的外侧沿环向依次间隔钻孔,使得各孔的底部分别延伸至稳定地层表面以下,且相邻两孔之间的轴线距离不大于孔的内径,即相邻两孔之间彼此搭接;此后,在各孔中分别浇筑,形成环向连续的封闭止水墙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基坑坑底就地固化方法,其中,在进行步骤S103中的施工时,先将基坑坑底划分为多个处理区域单元,再在各所述处理区域单元依次开展固化作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土基坑坑底就地固化方法,其中,在进行相邻两处理区域单元的固化作业时,后固化的处理区域单元搭接在先处理区域单元上,且搭接宽度不小于10cm。
7.一种软土基坑坑底固化结构,对应开挖于软土层上的基坑设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基坑坑底的浅层软土固化层和设置于基坑开挖边线外侧的基坑支护体系;
所述浅层软土固化层由固化剂混合至软土层中后搅拌固化得到,其包括设置在基坑坑底中部的硬壳层和环绕所述硬壳层设置的被动加固层;
所述基坑支护体系沿环向设置于基坑开挖边线的外侧,其包括沿环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护桩和环向连续设置于所述支护桩外侧的止水墙;所述止水墙由环向依次设置的多个水泥搅拌桩咬合搭接而成,且所述支护桩和所述水泥搅拌桩分别自所述软土层表面延伸至稳定地层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软土基坑坑底固化结构,其中,所述被动加固层在软土层中的设置厚度大于所述硬壳层的设置厚度;且所述硬壳层的设置厚度为1~3m,所述被动加固层的设置厚度为3~8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软土基坑坑底固化结构,其中,所述水泥搅拌桩伸入所述稳定地层表面以下的长度不小于1m;和/或所述支护桩伸入所述稳定地层表面以下的长度不小于3m。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软土基坑坑底固化结构,其中,相邻两所述水泥搅拌桩之间的咬合宽度不小于1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四院集团广州设计院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四院集团广州设计院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0528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壁挂式工控机显示屏
- 下一篇:一种生产辅料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