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和车内活体检测装置、方法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07132.8 | 申请日: | 2020-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648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王萍;徐达学;周倪青;陈海鸥;董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1S7/41;G01S13/04;G01S13/50;G01S13/88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玉霞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活体 检测 装置 方法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和车内活体检测装置、方法及存储介质,其中,检测装置包括:射频发射模块,射频发射模块用于向车内发射毫米波信号;射频接收模块,射频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经过车内反射的毫米波信号;信号处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对经过车内反射的毫米波信号进行处理,以判断车内是否存在活体目标,并在车内存在活体目标时生成报警策略;报警模块,报警模块根据报警策略发出报警信息。由此,利用射频发射模块、射频接收模块、信息处理模块和报警模块,实现对车内活体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检测,并及时根据报警策略发出报警信息,有效减少危险事故的发生,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有利于批量实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内活体检测装置、一种车辆、一种车内活体检测方法、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避免驾驶人员误将宠物或者儿童遗留在车内而造成危险,香港技术的车辆通常采用间接检测的方式,例如温度传感器、氧气浓度检测器、车窗升降检测器等来对车内物体进行检测,或者,利用摄像头对车内图像进行分析与物体检测。
然而,相关技术的问题在于,一方面温度传感器、氧气浓度检测器、车窗升降检测器等布置比较复杂,实现成本较高,与真正批量应用有较大距离,另一方面由于摄像头的固有特性,对于有遮挡以及后备箱等检测不到,漏报与误报较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内活体检测装置,能够对车内活体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检测,并及时根据报警策略发出报警信息,有效减少危险事故的发生,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有利于批量实现。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内活体检测方法。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车内活体检测装置,包括:射频发射模块,所述射频发射模块用于向车内发射毫米波信号;射频接收模块,所述射频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经过车内反射的毫米波信号;信号处理模块,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经过车内反射的毫米波信号进行处理,以判断车内是否存在活体目标,并在车内存在活体目标时生成报警策略;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根据所述报警策略发出报警信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内活体检测装置,通过射频发射模块向车内发射毫米波信号,并通过射频接收模块接收经过车内反射的毫米波信号,进而,通过信号处理模块对经过车内反射的毫米波信号进行处理,以判断车内是否存在活体目标,并在车内存在活体目标时生成报警策略,以及通过报警模块根据报警策略发出报警信息。由此,实现对车内活体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检测,并及时根据报警策略发出报警信息,有效减少危险事故的发生,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有利于批量实现。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车内活体检测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的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进一步用于,对所述经过车内反射的毫米波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以提取目标距离,并对所述目标距离进行杂波滤除以去除探测到的固定物体,以及对杂波滤除后的信号进行相位差分离,以获得呼吸及心跳信息,并根据所述呼吸及心跳信息判断车内是否存在活体目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还用于,在判断车内存在所述活体目标时,生成一级报警信号,并将所述一级报警信号发送给所述报警模块,以便所述报警模块启动一级报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呼吸及心跳信息,通过信号自相关性与峰值间隔算法获取呼吸与心跳频率,并根据所述呼吸与心跳频率确定所述活体目标是否为人类,以及在确定所述活体目标为人类、且所述报警模块启动的一级报警无人应答时,生成二级报警信号,并将所述二级报警信号发送给所述报警模块,以便所述报警模块启动二级报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071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