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磷尾气净化吸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08790.9 | 申请日: | 2020-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69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方平农;骆宗兵;何易隆;黄政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福泉川东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86;B01D53/04;B01D53/46;B01D53/48;B01D53/52;B01D53/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50509 贵州省黔南***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黄磷 尾气 净化 吸收 方法 | ||
1.一种黄磷尾气净化吸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阶段:
S1:回收用原材料准备
①原材料准备:按重量份准备次氯酸钠30份-35份、有机玻璃珠12份-15份、活性炭粉末75份-85份、六水硝酸锌35份-40份、聚偏氟乙烯树脂5份-8份、N,N二甲基乙酰胺15份-20份、乙烯基三胺0.5份-0.8份;
②辅材准备:准备足量溶质质量分数1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足量去离子水、足量氮气、足量饱和氨水;
S2:活性炭改性材料制备
①将阶段S1步骤①准备的活性炭粉末在去离子水中煮沸2h,然后用去离子水反复洗至活性炭粉末电导率不大于10μs/cm,再将活性炭粉末放入烘箱中干燥,获得待处理活性炭;
②将阶段S1步骤①准备的六水硝酸锌溶解到去离子水中,然后采用阶段S1步骤②准备的饱和氨水调节溶液的pH,直至得到的白色沉淀氢氧化锌不再增加;
③将步骤②得到的白色沉淀氢氧化锌全部与步骤①获得的待处理活性炭混合均匀,将混合物置于管式炉中,并在阶段S1步骤②准备的足量氮气保护下以10℃/min的升温速度升至310℃-320℃,保温1.5h-2h,冷却后取出放入烘箱中烘干,获得待用多孔碳-纳米氧化锌;
④将步骤③获得的多孔碳-纳米氧化锌与阶段S1步骤①准备的聚偏氟乙烯树脂、N,N二甲基乙酰胺、乙烯基三胺混合并在室温下搅拌均匀,然后刮膜,烘干,得到改性多孔碳-纳米氧化锌粉末;
S3:催化氧化反应装置制备
①将阶段S2步骤④获得的按重量百分比计60%-65%的改性多孔碳-纳米氧化锌粉末装入带筛板的石英管中组成固定床,然后将固定床垂直插入功率连续可调、上下开孔的改装微波装置内接受微波照射,并在固定床中插入铠装热电偶探针并与温控仪连接以显示床层温度,获得微波辅助催化氧化反应装置;
S4:黄磷尾气的分级吸收
①水洗除杂:采用双个以去离子水为介质的水封结构依次对原始黄磷尾气进行水洗,其中第一个水封结构内的水温加热至65℃-75℃,第二个水封结构内的水温保持室温,经水洗后获得水洗气;
②碱洗除酸:采用阶段S1步骤②准备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对步骤①获得的水洗气进行喷淋洗气,碱洗后的残留液中经苛化处理后回收,循环利用,被喷淋后的气体作为净化气进入下一步骤;
③催化氧化:开启阶段S3步骤①获得的催化氧化反应装置内的微波装置,采用2.5GHz-2.8GHz的频率,照射固定床直至固定床升温至250℃-270℃,保温,然后将步骤②获得的净化气持续通入催化氧化反应装置内,再经另一端排出,获得处理气;
④最终吸附:将剩余改性阶段S2步骤④获得的多孔碳-纳米氧化锌粉末与阶段S1步骤①准备的次氯酸钠、有机玻璃珠、按重量份计350份的去离子水混合并搅拌均匀,然后盛装至储气容器中,获得储气装置,将步骤③获得的处理气通过储气装置后,残余尾气向外排放,即完成黄磷尾气净化吸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福泉川东化工有限公司,未经贵州福泉川东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0879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半切技术的频率可调谐微带贴片天线
- 下一篇:一种涡轮叶片磨削装夹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