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小白链霉菌及其在生产ε-聚赖氨酸中的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1408805.1 申请日: 2020-12-04
公开(公告)号: CN112359002B 公开(公告)日: 2022-08-02
发明(设计)人: 陈旭升;毛忠贵;王靓;张建华;张宏建 申请(专利权)人: 江南大学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C12P13/02;C12R1/465
代理公司: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代理人: 仇钰莹
地址: 214000 江苏***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株小白链 霉菌 及其 生产 赖氨酸 中的 应用
【说明书】: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小白链霉菌及其在生产ε‑聚赖氨酸中的应用,属于微生物发酵工程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小白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GS114能够在含有10μg/ml以上的链霉素、庆大霉素和利福霉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显示出很强的抗生素抗性,并能够在pH2.5‑3.0的液体培养基中正常生长和大量合成ε‑PL,能够实现发酵200h后,发酵液中ε‑聚赖氨酸浓度为65.7g/L,发酵240h后ε‑聚赖氨酸产量达到80.0g/L以上。该菌株还具有良好的传代稳定性,是一株极具潜力的ε‑PL工业生产菌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株小白链霉菌及其在生产ε-聚赖氨酸中的应用,属于微生物发酵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ε-聚赖氨酸(简写ε-PL)是一种主要由小白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经深层好氧发酵分泌获得的一种同型氨基酸聚合物,聚合度一般为25~35。作为生物防腐剂,ε-PL具有抑菌谱广、易溶于水、热稳定强、安全性高等特点,,被日本、韩国、美国、欧洲和中国等国家和地区批准应用于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而作为生物聚合物,ε-PL则被广泛用作生物可降解材料、药物载体、生物芯片外被、乳化剂、高吸收性水凝胶和抗癌增进剂等领域。由此可见,ε-PL是一种性能优良、用途广泛的新型工业生物技术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然而,由于生产菌ε-PL合成能力弱,造成的发酵水平低、提取难度大和生产成本高一直是困扰ε-PL大规模应用的瓶颈。因此,选育ε-PL高产菌株,提高ε-PL发酵水平以降低其生产成本,对推动ε-PL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目前为止,岩田敏治等在中国申请的专利(名称:大量生产ε-聚-L-赖氨酸的菌株和生产方法,专利号:97182253.0)公开了一株对浓度10 mg/mL或更高浓度的S-2-氨基乙基-L-半胱氨酸(AEC)具有抗性的高产诱变菌B21021(FERM BP-5926),并从发酵液中分离和提取了ε-PL。1989年,日本Chisso公司利用小白色链霉菌实现了产业化生产,ε-PL产量达到48.3 g/L,为国际上报道的最高水平。

贾士儒等的专利(名称:一种诱变菌株白色链霉菌TUST2及利用该诱变菌株生产ε-聚赖氨酸及其盐的方法,专利号:200710057098.4)公开了一株经紫外诱变、化学诱变相与氮离子注入等诱变方法选育出的、对10 mg/mL或更高的AEC和ε-PL具有抗性的高产菌株TUST2,其ε-PL产量为20 g/L。

宋存江等申请的专利(名称:一株链霉菌及其应用,专利号:201210081685.8)中公开了一株生产ε-PL的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NK-49(CCTCC No. 5932),以及利用该菌发酵生产ε-PL和产物分离纯化的方法,ε-PL的产量为0.8~2.4 g/L。

徐虹等申请的专利(名称:一种小白链霉菌及其在制备聚赖氨酸和聚二氨基丁酸中的应用)公开了一株小白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 PD-1(CCTCCM 2011043),采用该菌作为出发菌株进行发酵生产后,ε-PL产量达到30 g/L以上;在此基础上,通过在PD-1的基因组上过表达铵转运蛋白基因amtB构建了一株小白链霉菌基因工程菌Streptomyces albulus PD-4,提高了氮源利用效率,ε-PL的产量达到35.7 g/L。虽然工程菌的ε-PL合成效率有所提高,但由于基因工程仅提高了单一代谢通路、而不是多条代谢通路的强度,因此小白链霉菌ε-PL产量仍有提升空间。

目前虽然已报道了几株ε-PL高产菌,但就其ε-PL和葡萄糖转化率而言,据日本的报道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筛选具有更高产量的ε-PL生产菌株十分重要。常见的ε-PL高产菌株的选育的方法是筛选具有L-赖氨酸结构类似物抗性和产物ε-PL抗性的突变菌株,然而这些“筛子”筛选效果一般,价格也十分昂贵,不适合大规模的应用于育种工作。

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088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