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茶籽仁中油脂的酶法提取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11331.6 | 申请日: | 2020-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10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丁百牛;许友生;许早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正宏现代农业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B1/02 | 分类号: | C11B1/02;C11B1/04;C11B3/00 |
代理公司: | 合肥东邦滋原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5 | 代理人: | 李蕾 |
地址: | 2465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茶 籽仁中 油脂 提取 工艺 | ||
本发明属于植物油脂提取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油茶籽仁中油脂的酶法提取工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压榨法提油精炼能耗大,易造成茶油营养成分流失;浸提法提油能耗大,易造成油质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所述油茶籽仁中油脂的酶法提取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将油茶籽仁去杂粉碎后研磨处理,得预处理料;S2、将预处理料加混合酶搅拌酶解,并加没食子酸共同搅拌处理,分离获得油茶籽油初产品;S3、将油茶籽油初产品升温至完全溶解,再用离心机进一步分离获得油茶籽油产品。本发明工艺操作简单,条件温和,能耗低,安全环保,所得油茶籽油产品色香味俱佳,且最大程度的保留了油茶籽油富含的有效成分;油茶籽油提取效率高,品质上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油脂提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茶籽仁中油脂的酶法提取工艺。
背景技术
油茶,别名茶子树、茶油树、白花茶,油茶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之一,它生长在中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的高山及丘陵地带,因其种子可榨油(茶油)供食用,故名。茶油色清味香,营养丰富,耐贮藏,是优质食用油;也可作为润滑油、防锈油用于工业。茶油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纯天然高级油料。
油茶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油茶籽仁的含油率一般高于30%,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远远高于菜油、花生油和豆油,与橄榄油比,维生素E含量高一倍,并含有山茶甙等特定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除供食用外,茶油还能用于润发、调药,可制蜡烛和肥皂,也可作机油的代用品;茶籽粕中含有茶皂素、茶籽多糖、茶籽蛋白等,它们都是化工、轻工、食品、饲料工业产品等的原料;茶籽壳还可制成糠醛、活性炭等;茶树的灰洗头可杀死虱子包括虫卵;茶子树木质细、密、重,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硬,是做陀螺,弹弓的最好材料,并且由于其有茶树天然的纹理,也是制作高档木纽扣的高级材料。
现有技术中,茶油提取多采用压榨法和浸提法。压榨法提油虽出油率高,但油色较深、气味较重,需要进一步精炼。精炼过程不仅能耗大,更重要的是,通过精炼,油茶油中丰富的营养物质如VE、磷脂、植物甾醇很大一部分损失掉,降低了油茶油的品质。浸提法提油虽成本低、出油率高,但使用有机溶剂易造成油质及环境污染,且有机溶剂回收能耗大。基于上述陈述,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油茶籽仁中油脂的酶法提取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压榨法提油精炼能耗大,易造成茶油营养成分流失;浸提法提油能耗大,易造成油质及环境污染等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油茶籽仁中油脂的酶法提取工艺。
一种油茶籽仁中油脂的酶法提取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油茶籽仁去杂粉碎后得粒径为20-200目的油茶籽粉,将油茶籽粉研磨处理20-40min,得预处理料;
S2、将预处理料调温至48-58℃,加入混合酶匀速搅拌酶解2-4h,并在混合酶加入预处理料后加入没食子酸共同搅拌处理,酶解结束后静置分离,降温至-5-0℃,分离获得油茶籽油初产品;
S3、将油茶籽油初产品升温至完全溶解,再用离心机进一步分离获得油茶籽油产品。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的研磨处理具体操作如下:按照料液比1:2.8-4.5,将油茶籽粉加入到温度为40-80℃的浸渍液中,使浸渍液完全渗透油茶籽粉后进行研磨处理。
优选的,所述浸渍液由质量比为2-3:0.5-1:0.1-0.3:5-10的甘露醇、牛血清白蛋白、三羟基苯甲酸和水复配而得。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的混合酶由质量比为1-3:1-3:1的蛋白酶、淀粉酶和β-葡聚糖酶复配而得。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的混合酶加入量为预处理料总量的0.3-1.2%。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的没食子酸的加入时间为:在混合酶加入预处理料的15-25min后。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的没食子酸的加入量为预处理料总量的0.002-0.00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正宏现代农业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正宏现代农业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113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