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型的高纯精炼有色金属冶炼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12649.6 | 申请日: | 2020-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794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甘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通 |
主分类号: | C22B5/02 | 分类号: | C22B5/02;B02C18/06;B02C23/16;C22B21/00;C22B26/22;C22B15/00;C22B13/02;C22B19/00;C22B34/12;C22B34/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7100 江西省萍***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型 高纯 精炼 有色金属 冶炼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能型的高纯精炼有色金属冶炼工艺,其冶炼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除杂:将有色金属投入除杂机内进行除杂处理;B、粉碎:将除杂后的有色金属投入粉碎机构内进行粉碎处理;C、冶炼:将粉碎后的有色金属投入冶炼机构内进行冶炼处理;D、浇铸成型:将熔融液投入模具中进行成型。本发明先对有色金属进行除杂处理,可有效降低有色金属的杂质,保障其后续品质,再对有色金属进行粉碎处理,可降低有色金属的体积,提高其冶炼速率,降低能源消耗,且采用冶炼机构产生的温度对冷却后的原料进行干燥处理,可提高热能的利用率,避免额外使用加热装置产生的电能消耗和成本增加,符合企业自身的利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冶炼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节能型的高纯精炼有色金属冶炼工艺。
背景技术
有色金属中的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之一,现代有色金属及其合金已成为机械制造业、建筑业、电子工业、航空航天、核能利用等领域不可缺少的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有色金属是国民经济、人民日常生活及国防工业、科学技术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材料和重要的战略物资,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都离不开有色金属,例如飞机、导弹、火箭、卫星、核潜艇等尖端武器以及原子能、电视、通讯、雷达、电子计算机等尖端技术所需的构件或部件大都是由有色金属中的轻金属和稀有金属制成的,在有色金属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冶炼处理,但现有的冶炼工艺消耗能源较多,从而不够节能环保,不符合国家节能减排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节能型的高纯精炼有色金属冶炼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型的高纯精炼有色金属冶炼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型的高纯精炼有色金属冶炼工艺,其冶炼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除杂:将有色金属投入除杂机内进行除杂处理;
B、粉碎:将除杂后的有色金属投入粉碎机构内进行粉碎处理;
C、冶炼:将粉碎后的有色金属投入冶炼机构内进行冶炼处理;
D、浇铸成型:将熔融液投入模具中进行成型;
E、冷却:将成型后的原料投入水冷机构内进行冷却处理;
F、干燥:将冷却后的原料投入干燥机构内进行干燥处理;
G、加工:将干燥后的原料按要求加工成对应成品;
H、包装入库:将成品打包装箱后送入仓库保存。
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的有色金属为铝、镁、铜、铅、锌、锡、钛或钨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的粉碎机构包括粉碎箱、粉碎电机、粉碎轴、粉碎刀片、筛网、振动电机、弹簧、送风机和回料斗,且粉碎电机固定安装于粉碎箱顶部的中端,粉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粉碎轴,粉碎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粉碎刀片,粉碎箱的内腔且位于粉碎刀片下端的10-20mm处设置有筛网,筛网的外侧通过弹簧与粉碎箱的内壁连接,振动电机固定连接于筛网的一侧,送风机固定连接于粉碎箱的侧面,且送风机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粉碎机的顶部连通,送风机的输入端通过管道与回料斗的底部连通,同时,回料斗固定连接于粉碎机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步骤C中的冶炼机构包括搅拌电机、搅拌轴、搅拌叶和中频加热炉,且中频加热炉右侧的下端固定安装搅拌电机,搅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搅拌轴,同时,搅拌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搅拌叶。
优选的,所述步骤E中的水冷机构包括水箱、金属网板、半导体制冷片、导热板、泵机、喷头、两组卡座和两个过滤网,且半导体制冷片位于水箱内腔的底部,导热板位于半导体制冷片的顶部,两组卡座位于水箱内腔的下端,两个过滤网位于两个卡座的内表面,且两个过滤网分别为石英砂过滤网和聚氯乙烯滤网,金属网板位于水箱内腔的上端,泵机位于水箱内腔的底部,泵机的输出端通过管道连通喷头,喷头位于水箱的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通,未经甘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126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