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圆管侧壁除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13799.9 | 申请日: | 2020-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712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章海;张玉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B21/02 | 分类号: | B24B21/02;B24B21/18;B24B21/20;B24B27/033;B24B41/06;B24B47/12;B24B47/20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贾森君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管 侧壁 除锈 装置 | ||
1.一种圆管侧壁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呈矩形;
第一转轴(11)和第二转轴(12),所述第一转轴(11)通过若干个第一支撑板(111)转动设置在底板(1)的上方,所述第二转轴(12)通过若干个第二支撑板(121)转动设置在底板(1)的上方,所述第一转轴(11)和第二转轴(12)平行且对齐设置,所述第一转轴(11)上沿长度方向依次固设有若干个第一滚筒(112),所述第二转轴(12)上沿长度方向依次固设有若干个第二滚筒(122),若干个所述第一滚筒(112)和若干个第二滚筒(122)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滚筒(112)和相对应的第二滚筒(122)对称设置;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底板(1),所述驱动机构能够带动第一滚筒(112)和第二滚筒(122)之间的圆管(8)转动,同时带动圆管(8)向右移动;
辅助机构,所述辅助机构设置在底板(1)上,所述辅助机构能够防止第一转轴(11)和第二转轴(12)之间的圆管(8)滑落;
门型框架(2),所述门型框架(2)设置在底板(1)的右侧,所述门型框架(2)包括顶板(21)和设置在顶板(21)两侧的两个侧板(22),所述第一转轴(11)和第二转轴(12)均位于两个侧板(22)之间;
推板(4),所述顶板(21)的下侧面铰接有第三液压油缸(3),所述第三液压油缸(3)的活塞杆端与推板(4)的上侧面铰接,所述推板(4)上下滑动设置在两个侧板(22)之间;
打磨机构,所述打磨机构设置在推板(4)的下侧面上,所述打磨机构能够打磨不同管径的圆管(8)侧壁;
所述打磨机构包括:第四转轴(43),所述推板(4)的下侧面平行固设有两个第四支撑板(42),所述第四转轴(43)转动设置在两个第四支撑板(42)之间,所述第四转轴(43)的轴向和第一转轴(11)的轴向一致,所述第四转轴(43)上固设有第一滚轮(44);
第一固定轴(51),所述第一固定轴(51)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设置在两个第四支撑板(42)的右侧,所述第一固定轴(51)上转动设置有第二滚轮(52),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能够使第一固定轴(51)绕着第四转轴(43)转动;
第二固定轴(61),所述第二固定轴(61)通过第二连接结构设置在两个第四支撑板(42)的左侧,所述第二固定轴(61)上转动设置有第三滚轮(62),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能够使第二固定轴(61)绕着第四转轴(43)转动;
打磨皮带(441),所述打磨皮带(441)依次绕设在第一滚轮(44)、第二滚轮(52)和第三滚轮(62)的轮面上;
张紧机构,所述张紧机构设置在推板(4)上,所述张紧机构能够使打磨皮带(441)始终处于张紧状态;
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设置在其中一个第四支撑板(42)上,所述驱动单元能够带动第四转轴(43)转动;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第一齿轮(113),所述第一转轴(11)的左端伸出第一支撑板(111)且端部与第一齿轮(113)固连;
第二齿轮(123),所述第二转轴(12)的左端伸出第二支撑板(121)且端部与第二齿轮(123)固连;
第一电机(13),所述第一电机(13)固设在底板(1)上,所述第二转轴(12)与第一电机(13)传动连接;
第三转轴(142),所述第三转轴(142)通过两个第三支撑板(141)转动设置在第一齿轮(113)和第二齿轮(123)之间,所述第三转轴(142)的轴向和第一转轴(11)的轴向一致,所述第三转轴(142)上固设有第三齿轮(14),所述第三齿轮(14)分别与第一齿轮(113)和第二齿轮(123)啮合连接;
若干个第一螺旋橡胶条(114),若干个所述第一螺旋橡胶条(114)沿周向设置在第一转轴(11)右端的第一滚筒(112)轮面上;
若干个第二螺旋橡胶条(124),若干个所述第二螺旋橡胶条(124)沿周向设置在第二转轴(12)右端的第二滚筒(122)轮面上,若干个所述第一螺旋橡胶条(114)和若干个第二螺旋橡胶条(124)的螺旋方向相同;
所述辅助机构包括:
第一转动板(15),所述第一转动板(15)的下侧边铰接在底板(1)上,所述第一转动板(15)位于第一转轴(11)的右侧,所述第一转动板(15)远离第一转轴(11)的一侧铰接有第一液压油缸(152),所述第一液压油缸(152)的活塞缸端铰接在底板(1)上,所述第一转动板(15)靠近第一转轴(11)一侧的上端转动设置有第一辅助轮(151),所述第一辅助轮(151)的轴向和第一转轴(11)的轴向一致;
第二转动板(16),所述第二转动板(16)的下侧边铰接在底板(1)上,所述第二转动板(16)位于第二转轴(12)的左侧,所述第二转动板(16)远离第二转轴(12)的一侧铰接有第二液压油缸(162),所述第二液压油缸(162)的活塞缸端铰接在底板(1)上,所述第二转动板(16)靠近第二转轴(12)一侧的上端转动设置有第二辅助轮(161),所述第二辅助轮(161)的轴向和第二转轴(12)的轴向一致;
所述张紧机构包括:
套管(7),所述套管(7)竖直固设在推板(4)的下侧面上,所述套管(7)位于第四转轴(43)的右侧,所述套管(7)内滑动设置有滑杆(71),所述滑杆(71)的下端伸出套管(7);
第一拉杆(53),所述第一拉杆(53)呈左低右高的倾斜状态,所述第一拉杆(53)的一端与靠近套管(7)的第一连杆(5)铰接,另一端与滑杆(71)的下端铰接;
第二拉杆(63),所述第二拉杆(63)呈左高右低的倾斜状态,所述第二拉杆(63)的一端与靠近套管(7)的第二连杆(6)铰接,另一端与滑杆(71)的下端铰接;
第三复位弹簧(72),所述第三复位弹簧(72)的一端与位于套管(7)内的滑杆(71)端部固连,另一端与位于套管(7)内的推板(4)固连,当第二滚轮(52)和第三滚轮(62)之间的打磨皮带(441)呈水平时,所述第三复位弹簧(72)处于拉紧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1379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