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境友好型镁合金零件热处理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14071.8 | 申请日: | 2020-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629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征远;余国康;张旭亮;李宝辉;邹文兵;潘龙;王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2F1/06 | 分类号: | C22F1/06;C22F1/02;C21D1/74;C21D9/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任林冲 |
地址: | 201699***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境友好 镁合金 零件 热处理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境友好型镁合金零件热处理装置,包括压力表、通气阀、真空泵、气瓶、密封式循环风机、炉盖、炉体、炉胆、回风筒和加热体,压力表通过气路管道与炉膛内部连接,以测量炉膛内的气体压力;真空泵和气瓶均使用DN25接口与气路管道连接,便于对炉膛内进行抽真空及充入惰性气体;通气阀连接在真空泵前端;密封式循环风机通过螺纹固定在炉盖上,对炉内气氛进行强制循环;炉体、炉胆和回风筒固定连接,加热体固定在炉内的保温棉或耐火砖上,对炉膛进行加热。使用本发明所使用的热处理方法对镁合金铸件进行热处理后,能够满足航空航天类相关标准的力学性能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境友好型镁合金零件热处理方法及装置,具体是一种对镁合金零件进行热处理时充入无色、无味、无毒的保护气体的工艺方法,保证镁合金零件在热处理过程中不发生氧化、燃烧,且热处理过程对生态环境没有严重污染,属于热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航空航天产品为了减轻结构重量,提高产品性能,广泛应用轻合金材料替代传统钢铁材料,镁合金材料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铸造及加工性能良好等特点,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对结构轻量化要求较高的领域应用愈加广泛。铸态镁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较差,需要通过热处理来提高强度和塑性;同时,镁合金的化学性质活泼,在空气中热处理时易发生氧化、燃烧等现象,因此,在镁合金热处理过程中需要采取保护措施,以保证生产安全和铸件质量。
目前,国内主流的镁合金铸件热处理保护方法是硫铁(FeS2)矿保护法,即在镁合金铸件热处理时,在热处理炉内同时放入一定量的硫铁矿(FeS2),在整个热处理过程中,FeS2与炉内的O2发生反应:4FeS2+11O2→2Fe2O3+8SO2,不断消耗炉内O2,炉内氧含量降低,镁合金铸件无法与充足的O2发生反应,从而不易氧化、燃烧,得到良好保护。
但是,在镁合金铸件热处理时采用硫铁矿保护法,会在整个热处理生产过程中持续不断地产生SO2气体,产生如下几点问题:(1)SO2气体会危害生态环境,国家政策对SO2气体排放有严格限制,随着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愈加重视,这种限制会更加严格;(2)SO2气体对人体呼吸系统有较强的刺激性,并有潜在的致癌作用,对现场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存在威胁;(3)SO2气体会腐蚀热处理设备所使用的钢铁材料,造成设备损坏,加快设备维修频率,导致生产成本的提高。因此,为了减小镁合金热处理生产过程对生态环境和作业人员的负面影响,同时降低生产成本,使用环境友好型镁合金热处理保护介质取代FeS2已经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环境友好型镁合金零件热处理方法及装置,使用环境友好型保护介质取代传统的硫铁矿保护法,以消除SO2气体对环境、人员、设备的负面影响。
本发明解决技术的方案是:
一种环境友好型镁合金零件热处理方法,具体步骤包括:
S1、制作热处理设备:包括压力表、通气阀、真空泵、气瓶、密封式循环风机、炉盖、炉体、炉胆、回风筒和加热体,
压力表通过气路管道与炉膛内部连接,以测量炉膛内的气体压力;真空泵和气瓶均使用DN25接口与气路管道连接,便于对炉膛内进行抽真空及充入惰性气体;通气阀连接在真空泵前端;密封式循环风机通过螺纹固定在炉盖上,对炉内气氛进行强制循环;炉体、炉胆和回风筒固定连接,加热体固定在炉内的保温棉或耐火砖上,对炉膛进行加热;
炉盖通过液压装置与炉体相连,通电后可向上开启或向下关闭,炉盖四周安装硅胶盘根与石墨盘根进行双层密封,并在炉体相应部位开出凹槽,使炉盖关闭后可与炉体之间紧密压接,保证炉子的密封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140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