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手机散热的超薄泡棉及其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17651.2 | 申请日: | 2020-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03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张红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林大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36 | 分类号: | B32B27/36;B32B7/12;B32B27/06;B32B27/30;B32B33/00;B32B3/24;B32B27/08;B32B27/38;B32B37/12;B32B37/24;H05K7/20;C08L83/04;C08L63/00;C08K3/08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丰叶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手机 散热 超薄 及其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手机散热的超薄泡棉及其生产工艺,包括从内到外依次绕设的基材层、抗菌层、防潮层和散热层,所述散热层表面包覆有金属镀层,所述抗菌层由EVA多孔材料层和抗菌剂组成,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0.2~0.24mm,所述防潮层由EVA多孔材料层和防潮剂组成,所述基材层采用PET超薄泡棉层并由以下重量百分比配比而成:废旧泡棉15~24%;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7~8%;异戊二烯5~6%;液态聚氨酯补足至100%,还包括将基材层、抗菌层、防潮层、散热层和金属镀层依次依次制成后进行粘接,模切加工后得到半成品,排废、包装后得到成品,相比于传统超薄泡棉,本发明的超薄泡棉散热性及回弹性更好,通过模切加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作量和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泡棉制备领域,尤其涉及用于手机散热的超薄泡棉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微孔泡棉被大量应用于手机、电脑及家电等领域,在其中主要起到的作用包括缓冲减震、防尘等作用,随着手机等电子市场的快速发展,微孔泡棉在手机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现有技术中的超薄泡棉通过改变厚度进行散热,但是热量容易堆积在泡棉内,导致电子构件无法得到很好的散热,影响电子产品性能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且在对超薄泡棉的加工中多采用人工分切的方式,工作效率低下且成本高。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性及回弹性更好,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作量和成本的用于手机散热的超薄泡棉及其生产工艺。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手机散热的超薄泡棉,包括从内到外依次绕设的基材层、抗菌层、防潮层和散热层,所述散热层表面包覆有金属镀层,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0.2~0.24mm,所述抗菌层由EVA多孔材料层和抗菌剂组成,所述防潮层由EVA多孔材料层和防潮剂组成,所述基材层采用PET超薄泡棉层并由以下重量百分比配比而成:
废旧泡棉15~24%;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7~8%;
异戊二烯5~6%;
液态聚氨酯补足至100%。
优选地,所述抗菌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配比而成:
去离子水49.9~52.8%;
乳化剂2.9~3.2%;
丙烯酸丁酯4.3~4.4%;
苯氧乙醇3.1~3.5%;
聚乙二醇2~2.1%;
丙烯酸正辛酯4.9~5.1%;
甲基丙烯酸甲酯7~8.2%;
苯乙烯5.9%~6.6%;
四-乙烯基吡啶硝酸盐4.5~5.1%;
N-正十八烷-四-苯乙烯基吡啶溴盐6.8~7.3%;
引发剂2.3~3.5%;
硅烷偶联剂1.8~1.9%;
硝酸银补足至100%。
优选地,所述防潮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配比而成:
稀硫酸2.3~2.9%;
淀粉76.6~86%;
甘油1.6~3.5%;
柠檬酸2.3~4.1%;
乙醇0.8~1.8%;
松香0.5~0.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林大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林大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176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省时省力的板材切割运输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动化喷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