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冶炼钢渣制备混凝土骨料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21937.8 | 申请日: | 202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740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复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复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C1/30 | 分类号: | B03C1/30;B03C1/18;B08B1/02;B07B1/28;B07B1/46;C04B20/02;C04B18/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洪荒之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541 | 代理人: | 刘真 |
地址: | 201500 上海市金山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冶炼 钢渣 制备 混凝土 骨料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冶炼钢渣制备混凝土骨料方法,其使用了一种利用冶炼钢渣制备混凝土骨料装置,该利用冶炼钢渣制备混凝土骨料装置包括安装底板、支撑柱、筛选箱、入料口、收集箱、筛选机构和分料机构,本发明可解决在进行利用冶炼钢渣制备混凝土骨料过程中,往往都是通过人工使用磁铁将混合在钢渣中的金属杂质进行吸附祛除,在此期间,由于单次进行施工的混凝土钢渣数量较多,而且钢渣的直径大小不一,通过人工难以将混合在钢渣中的金属杂质进行有效的祛除,而且在金属杂质进行祛除之后,也难以将剩下的钢渣进行筛选,使不同直径大小的钢渣进行分类堆放,便于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混合不同直径大小的钢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利用冶炼钢渣制备混凝土骨料方法。
背景技术
钢渣是炼钢过程中的一种副产品,它由生铁中的硅、锰、磷、硫等杂质在熔炼过程中氧化而成的各种氧化物以及这些氧化物与溶剂反应生成的盐类所组成,钢渣作为二次资源综合利用有两个主要途径,一个是作为冶炼溶剂在本厂循环利用,不但可以代替石灰石,且可以从中回收大量的金属铁和其他有用元素,另一个是作为制造筑路材料、建筑材料或农业肥料的原材料。混凝土骨料是指在混凝土中起骨架或填充作用的粒状松散材料,为保证混凝土骨料的结构牢靠性,在实际生产中常常采用钢渣代替碎石和细骨料,钢渣碎石具有强度高、表面粗糙、耐磨和耐久性好、容重大、稳定性好、与沥青结合牢固等优点,相对于普通碎石还具有耐低温开裂的特性,因而可广泛用于道路工程回填。
在利用冶炼钢渣进行混凝土制备的过程中,需要将混合在冶炼钢渣中的金属杂质进行祛除,在保证金属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的同时避免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由于金属的氧化反应造成对混凝土结构的强度造成影响,然而,传统的冶炼钢渣制备混凝土骨料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在进行冶炼钢渣制备混凝土骨料过程中,往往都是通过人工将冶炼钢渣平铺在工作台上,之后使用磁铁将混合在钢渣中的金属杂质进行吸附祛除,在此期间,由于单次进行施工的混凝土钢渣数量较多,而且钢渣的直径大小不一,通过人工难以将混合在钢渣中的金属杂质进行有效的祛除,而且在金属杂质进行祛除之后,也难以将剩下的钢渣进行筛选,使不同直径大小的钢渣进行分类堆放,便于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混合不同直径大小的钢渣,减少人工挑拣作业的作业量,提升冶炼钢渣制备混凝土骨料作业的作业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冶炼钢渣制备混凝土骨料方法,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利用冶炼钢渣制备混凝土骨料方法,其使用了一种利用冶炼钢渣制备混凝土骨料装置,该利用冶炼钢渣制备混凝土骨料装置包括安装底板、支撑柱、筛选箱、入料口、收集箱、筛选机构和分料机构,采用上述利用冶炼钢渣制备混凝土骨料装置对利用冶炼钢渣制备混凝土骨料作业时具体方法如下:
S1、钢渣准备:首先通过人工准备用于制备混凝土骨料的冶炼钢渣;
S2、分料除杂:通过人工将冶炼钢渣沿着入料口倒入到筛选箱内,并通过分料机构将混合在冶炼钢渣中的金属杂质进行祛除;
S3、振动筛选:步骤S2完成后,通过筛选机构进一步对冶炼钢渣进行振动筛分,使不同直径大小的冶炼钢渣进行分类集中;
S4、输送收集:步骤S3完成后,通过筛选机构进一步将分类完成后的冶炼钢渣统一进行输送到收集箱内进行收集处理;
S5、骨料制备:通过现有破碎研磨机械对步骤S3中收集到的不同直径尺寸大小的冶炼钢渣进行进一步破碎与研磨处理,从而得到混凝土骨料;
所述安装底板的下端四周拐角处均匀安装有支撑柱,安装底板的上端安装有筛选箱,筛选箱的上端设置有入料口,筛选箱的侧壁上从上向下均匀设置有收集箱,筛选箱内通过转动配合安装有筛选机构,筛选机构与收集箱相连通,位于入料口下方的筛选箱内通过转动配合安装有分料机构,且分料机构位于筛选机构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复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复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复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复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219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