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公路用减速带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23263.5 | 申请日: | 202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20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田哲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世泉 |
主分类号: | E01F9/529 | 分类号: | E01F9/529;H02K7/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路 减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公路用减速带,涉及公路减速带领域。该公路用减速带,包括底座和减速带本体,所述底座的左端与减速带本体的左端铰接,底座与减速带本体的铰接处安装有扭簧,减速带本体的右侧面固定安装有密封软板A,减速带本体的前后侧面均固定安装有密封软板B。该公路用减速带通过汽车碾压减速带本体时,减速带本体会向下摆动,减速带本体在摆动时可以带动两个弧形齿板啮合齿轮,此时减速带本体可以下降与底座平齐,使车辆平稳的通过,达到了对超速车辆起到一个限制的效果,对安全速度行驶的车辆起到平稳通过的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减速带与车辆接触时振动较大,导致车辆在通过的时候存在一定危险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路减速带领域,具体为一种公路用减速带。
背景技术
减速带也叫减速垄,是安装在公路上使经过的车辆减速的交通设施,形状一般为条状,也有点状的,材质主要是橡胶,也有是金属的,一般以黄色黑色相间以引起视觉注意,使路面稍微拱起以达到车辆减速目的,一般设置在公路道口、工矿企业、学校、住宅小区入口等需要车辆减速慢行的路段和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的路段,是用于减速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使速度的新型交通专用安全设置。减速带很大程度减少了各交通要道口的事故发生,是交通安全的新型专用设施。汽车在行驶中既安全又起到缓冲减速目的,提高交通道口的安全。
目前的减速带的结构都非常的单一,减速带与车辆接触时振动较大,导致车辆在通过的时候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如果车辆保持限制的安全速度行驶,还是会受到减速带的影响,设置不够合理,并且大量的资源得不到利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公路用减速带,解决了以上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公路用减速带,包括底座和减速带本体,所述底座的左端与减速带本体的左端铰接,底座与减速带本体的铰接处安装有扭簧,减速带本体的右侧面固定安装有密封软板A,减速带本体的前后侧面均固定安装有密封软板B。
所述底座的中间位置内部设置有两个发电机组,底座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方型套筒,两个发电机组互相固定连接,两个发电机组位于两个方型套筒的上方,两个发电机组的外部均固定安装有方形滑杆,两个方形滑杆分别插接在两个方型套筒的内部,底座的内部设置有两个转轴,两个转轴互相靠近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发电机组的输入轴固定连接,两个转轴互相远离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齿轮,两个齿轮互相远离的一面均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与底座的内底壁固定连接,固定块均开设有前后贯通的弧形槽,两个转轴互相远离的一端分别贯穿两个弧形槽,转轴位于弧形槽内部的一端均套接有滑块,滑块与弧形槽滑动连接,两个齿轮互相靠近的一侧均设置有异形套,两个异形套均与底座的内底壁固定连接,两个转轴分别贯穿两个异形套,两个异形套的内部均设置有跳轴,跳轴与异形套滑动连接,跳轴位于转轴的上方并与其接触。
所述减速带本体的底面固定安装有两个弧形齿板,两个弧形齿板分别与两个齿轮的左侧面啮合,两个弧形齿板互相靠近的一面均固定安装有弧形固定板,弧形固定板的右侧面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弯牙,两个弧形固定板分别与两个异形套互相远离的一面接触。
优选的,两个发电机组同心设置,两个转轴同心设置。
优选的,两个弧形槽同心设置,弧形槽的圆心与减速带本体和底座的铰接处同心设置。
优选的,所述异形套为“q”状结构,两个异形套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异形套的下端与弧形槽的下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异形套的一端开设有插槽,弧形固定板插接在插槽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弧形固定板与弧形齿板同心设置,弧形固定板与弧形齿板的弧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弯牙为弧形结构,弯牙的内壁与跳轴弧度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世泉,未经郑世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232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转位车削刀片
- 下一篇:一种智慧城市市政河道治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