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术后转运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28604.8 | 申请日: | 202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12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庞光耀;贾广攀;杜海晟;凌观阳;罗世鹏;颜晓琪;陈一帆;潘德杰;胡永琪;赵维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部湾大学;鹿寨大蘑王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G1/02 | 分类号: | A61G1/02;A61G1/04;A61G7/14 |
代理公司: | 广东有知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81 | 代理人: | 陈思思 |
地址: | 535011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术后 转运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术后转运装置,包括固定底板,固定底板中部开设有第一条形开孔,第一条形开孔内滑动连接有平移机构,固定底板底端四个边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套杆,支撑套杆底端活动套接有支撑导轨,支撑导轨底端与固定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固定环底端与支撑底板顶端固定连接,支撑底板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上升机构,固定底板一侧开设有第二条形开孔,第二条形开孔内滑动连接有转运机构,本发明:通过设有的平移机构配合转运机构使得医护人员可以单人对病人进行过床操作,极大的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通过上升机构使得该转运装置可以完美对接不同高度的过床平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术后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转运床是一种用于病人进行床与床之间的转运,以及将病人从手术台转运到病房和从救护车转运的专用医用床,转运车的运用,解决了病人进行手术后从手术台到病房的困难,减少了传统的手抬转移病人时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困难,转运床是现代医学必备的医疗器械,各大医院都在使用,但现有的转运床只具有转运病人的作用,并没有具备过床的功能,特别在病人进行全麻手术后,往往需要多人协作才能实现病人从手术台到转运床的过床,而回到病房后又必须再重复进行多人协作才能完成将病人从转运床到原病床或各类医疗检测设备的过床操作,在过床过程中不仅需要多名医护人员协同操作,并且过床的步骤重复且繁琐,而且在过床过程中极易对术后的病人造成二次伤害,同时现有的转运床无法完美的匹配高度不同的手术台、病床或各类医疗检测设备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术后转运装置,旨针对现有技术转运床不具备过床功能,需要多人协作才能完成将病人从转运床转运到病床或各类医疗检测设备的过程,容易在过床的过程中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和现有的转运床无法匹配不同高度的病床和医疗检测设备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术后转运装置,包括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顶端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侧盖,所述固定底板顶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后盖,两个所述侧盖顶端通过螺栓分别固定连接有左外盖和右外盖,所述后盖顶端固定连接有上外盖,所述固定底板中部开设有第一条形开孔,第一条形开孔内滑动连接有平移机构,所述固定底板底端四个边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套杆,所述支撑套杆底端活动套接有支撑导轨,所述支撑导轨底端与固定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底端与支撑底板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底板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上升机构,所述固定底板一侧开设有第二条形开孔,所述第二条形开孔内滑动连接有转运机构,所述转运机构与平移机构穿插连接,所述支撑底板中部开设有圆形开孔,所述支撑底板底端四个边角处均转动连接有万向轮。
为了使得配合转运机构完成对病人的转运,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平移机构包括滑动连接于第一条形开孔内的第一推动支架,所述第一推动支架与推动杆穿插连接,所述推动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侧推动杆,两个所述侧推动杆位于所述固定底板外侧一端均转动连接有滑动轮,所述固定底板底端位于条形开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支架,所述第一电机支架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步进电机,所述第一步进电机的输出轴穿过第一电机支架与第一联轴器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联轴器的另一端与第一丝杠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杠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丝杠螺母,所述第一丝杠螺母顶端与第一推动支架底端固定连接。
为了使得配合平移机构完成对病人的转运,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运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侧推动杆内侧两端的惰轮,两个所述侧推动杆内侧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惰轮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杆,位于同侧的两个所述惰轮之间通过第一同步带传动连接,两个转动杆之间转动连接有传送带,位于传送带之间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分别与两侧的侧推动杆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的一侧穿插连接有第二推动支架,所述第二推动支架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支架,所述第二电机支架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步进电机,所述第二步进电机的输出轴穿过第二电机支架与主动轮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轮与位于左外盖内侧且靠近第二推动支架的惰轮通过第二同步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支架与第二条形开孔滑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部湾大学;鹿寨大蘑王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部湾大学;鹿寨大蘑王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286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