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31534.1 | 申请日: | 2020-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582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景华;张建波;叶降雪;雷秋炜;鲍建峰;李光大;景爱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F1/054 | 分类号: | B22F1/054;B22F9/24;B82Y3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张秋菊 |
地址: | 471023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颗粒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铜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含铜前驱体与水混合,得到含铜前驱体溶液;
将所述含铜前驱体溶液、泊洛沙姆和表面活性剂混合,得到混合液;
将磷酸盐、硫酸盐和水混合,得到致孔剂溶液;
在惰性气体保护条件下,将所述混合液加入所述致孔剂溶液中,然后调节pH值为10.0~12.0,得到反应液;
将所述反应液进行水热反应,得到所述铜纳米颗粒;
所述铜纳米颗粒为算盘珠状,所述铜纳米颗粒的粒径为100~160nm,孔径的直径为45~75n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液中泊洛沙姆的浓度为0.01~0.5mmol/L,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为0.01~0.5mmol/L。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或1-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孔剂溶液中磷酸盐与硫酸盐的摩尔比为1:5~5: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液加入所述致孔剂溶液中的速度为0.1~0.5mL/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热反应的温度为180~220℃,时间为12~24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3153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化工填料生产用冷却装置
- 下一篇:定位标签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