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口门锁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31665.X | 申请日: | 202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546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段付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05B83/28 | 分类号: | E05B83/28;B60Q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严志平 |
地址: | 2100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充电 门锁 控制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口门锁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其装置包括车身、充电盖板、电动启闭器、充电插座、电控板、卡扣检测组件、充电自检模块和行驶自检模块,充电盖板通过电动启闭器活动连接在车身的外部,车身内部设有充电插座,充电插座上端设有卡扣检测组件,充电插座右侧连接有电控板,电动启闭器和卡扣检测组件上方连接有行驶自检模块,电控板右侧连接有充电自检模块。本发明通过充电插座上方加装有卡扣检测组件,当充电插头插在充电插座上时,通过行驶自检模块可切断车辆的档位和手刹的控制权,提醒驾驶员充电插头没有拔掉,防止插头在充电状态下,车辆误操作直接行驶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口门锁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量在逐年上升,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出炉、造车新势力股价屡创新高、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渐复苏等利好助推下,目前我国有超过17万家经营范围含“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的企业。自2014年之后,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逐年增多,除2019年首次同比减少外,企业数量再超历史峰值。
新能源汽车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配备充电桩,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在充电前打开充电盖板时,车辆都会自动检测车辆的停驻状态,只有当车辆处于完全静止状态,才能打开充电盖板进行充电,但在充电结束后,现阶段还缺少充电完成后的保护装置,很多司机在充电完成后由于忘记充电插头还插在车身上,就启动车辆前进,造成插头拖动电线后损坏充电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口门锁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防止插头在充电状态下,车辆误操作直接行驶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口门锁控制装置,包括车身、充电盖板、电动启闭器、充电插座、电控板、卡扣检测组件、充电自检模块和行驶自检模块,所述充电盖板通过电动启闭器活动连接在车身的外部,所述车身内部设有充电插座,所述充电插座上端设有卡扣检测组件,所述充电插座右侧连接有电控板,所述电动启闭器和卡扣检测组件上方连接有行驶自检模块,所述电控板右侧连接有充电自检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卡扣检测组件包括卡槽、活动板和复位弹簧,所述卡槽固定安装在充电插座上方,所述卡槽内部滑动安装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和卡槽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活动板通过复位弹簧与卡槽弹性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行驶自检模块包括盖板检测器A和卡扣检测器E,所述电动启闭器上方电性连接盖板检测器A,所述复位弹簧上方电性连接卡扣检测器E。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自检模块包括档位检控器B和手刹检控器C,所述档位检控器B与车辆档把组件电性相连,所述手刹检控器C与车辆手刹组件电性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行驶自检模块与充电自检模块电性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电控板右侧设有用于危险警报的报警控制器D,所述报警控制器D与行驶自检模块及充电自检模块电性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报警控制器D与汽车中控显示屏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插座中部开设有若干充电插口。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口门锁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车辆充电完成后准备启动时,行驶自检模块启动,卡扣检测器E优先进行检测,当检测到充电插头顶部卡在卡槽中并使卡扣检测器E处于开启状态时,车辆自动进入闭锁状态,使档位和手刹均处于锁死状态,无法使用,同时车辆中控开始报警提示,提醒驾驶员充电插头未拔掉,当卡扣检测器E处于关闭状态但盖板检测器A4处于开启状态时,此时中控会报警提示驾驶员充电盖板未关闭,但档位和手刹可正常使用,如果盖板检测器A和卡扣检测器E均处于关闭状态下,档位和手刹均处于开启态,则车辆可直接进入行驶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3166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室型微生物电芬顿系统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换热系统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