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扩建既有高架运营地铁车站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36159.X | 申请日: | 202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71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戴维;刘洋;张浩亮;敖凌宇;陈治任;魏叔彬;崔凯;李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五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成都高源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张行超 |
地址: | 550002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扩建 既有 运营 地铁 车站 建筑 主体 结构 施工 方法 | ||
1.一种改扩建既有高架运营地铁车站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方法,既有高架运营地铁车站(10)包括既有基础柱(11)、既有地铁平台(12)和既有雨棚(13),所述既有地铁平台(12)设置在所述既有基础柱(11)上,所述既有雨棚(13)搭设于所述既有地铁平台(12)上方,所述既有地铁平台(12)的中部设有既有站台(121),所述既有站台(121)的两侧设有地铁铁轨(122),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S1,在所述既有地铁平台(12)的两侧建造景观平台(60);
S2,在所述景观平台(60)上建造侧式站台一段(51),并且,所述侧式站台一段(51)延伸至所述既有雨棚(13)外预定距离;
S3,在所述既有高架运营地铁车站(10)外沿所述地铁铁轨(122)方向搭建延伸支撑平台(30),并使所述延伸支撑平台(30)与所述侧式站台一段(51)连接;
S4,在所述延伸平台外搭建门式桁车单元组(20),并将所述门式桁车单元组(20)吊至所述延伸支撑平台(30)上;
S5,将新的雨棚组装单元块吊至所述门式桁车单元组(20)上,并由所述门式桁车单元组(20)移动至预定位置,组装各所述雨棚组装单元块形成新建雨棚(40);
S6,将所述既有雨棚(13)拆分成各雨棚拆分单元块,并由所述门式桁车单元组(20)将各所述雨棚拆分单元块吊装滑移至所述延伸支撑平台(30)后,整体吊装至所述延伸支撑平台(30)外解体;
S7,完成侧式站台二段(52)的施工,所述侧式站台二段(52)位于所述侧式站台(50)一端的内侧,并且所述侧式站台二段(52)延伸至靠近所述地铁铁轨(122)预定距离,由所述侧式站台二段(52)与所述侧式站台一段(51)共同构成侧式站台(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景观平台(60)的施工方法为,采用塔吊安装,先搭建车行道防护棚,再搭建景观平台(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侧式站台一段(51)的施工方法为,采用塔吊安装,先安装站台圆管柱,再安装主框架梁,安装中部钢次梁,安装悬挑钢次梁,完成站台圆管柱和钢框架梁安装后,浇筑圆管柱内混凝土,铺设钢筋桁架楼承板,浇筑站台层混凝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延伸支撑平台(30)的施工方法为:先搭建延伸支撑平台(30)基础,再搭建延伸支撑平台(30)的柱、梁及面板,按照上述工序完成四个所述延伸支撑平台(30)的施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中,在所述延伸支撑平台(30)和所述侧式站台一段(51)上设有走行轨道,所述门式桁车单元组(20)可沿所述走行轨道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门式桁车单元组(20)包括:横梁(21),呈水平设置;
立柱(22),设置在所述横梁(21)的两端,并且,所述立柱(22)的顶端与所述横梁(21)的端部相连;
走行机构(23),设置在所述立柱(22)的底端;
桁车防护棚(24),设置于所述横梁(21)上;
吊装机构(25),设置于所述横梁(21)上;
其中,由若干所述横梁(21)、所述立柱(22)和所述走行机构(23)共同构成预定长度的门式框架桁车,由所述桁车防护棚(24)对所述门式框架桁车进行上顶防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桁车防护棚(24)的上顶面设有支撑胎架(26),所述支撑胎架(26)用于支撑新的雨棚组装单元块。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吊装机构(25)包括:
吊挂轨道(251),设置于所述门式框架桁车的内顶面上;
电动葫芦(252),配套设置于所述吊挂轨道(251)上,所述电动葫芦(252)用于吊移旧的雨棚拆分单元块;
其中,所述电动葫芦(252)可沿所述吊挂轨道(251)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五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成都高源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五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成都高源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3615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叠孔电路板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管路内壁腐蚀缺陷的水洗荧光渗透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