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及其电源系统的监控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38042.5 | 申请日: | 2020-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108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赵楠楠;隋建鹏;尹光雨;王强;赵目龙;廖波;倪子善;邓鹏;王祎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36 | 分类号: | H02J7/36;H01M10/42;B60R16/033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范坤坤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及其 电源 系统 监控 电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及其电源系统的监控电路,汽车电源系统包括双蓄电池,双蓄电池包括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监控电路包括:第一电源监控电路、第二电源监控电路、处理器、继电器驱动电路和继电器,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第一电源监控电路和第二电源监控电路分别实时监控采集第一蓄电池、第二蓄电池的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信息传输至处理器,当第一蓄电池亏电不足以保证汽车的正常启动或工作时,处理器控制继电器驱动电路对继电器的动触点和静触点之间的通断进行控制,从而及时地将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进行并联连接以提高输出,实现了对两个蓄电池的并联管理,解决了蓄电池亏电、老化时导致汽车不能起动或应急行驶里程短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汽车的电池管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及其电源系统的监控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车内电子的用电需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汽车采用单蓄电池供电,当蓄电池亏电或损坏时整个汽车都无法工作,所以单蓄电池供电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目前的汽车通常采用双蓄电池供电,控制单元分别监控双蓄电池的电压,具体有两种情况:一、汽车启动运行时只采用主蓄电池进行供电,当主蓄电池到达监控阈值时,切换为另一个蓄电池供电,并且其切换动作是简单地通过ST档开关(START档位)与ACC档开关(空调开关)来控制实现的;二、汽车启动运行时采用一个蓄电池对车载控制器供电,采用另一个设备对其他用电设备进行供电,对两个蓄电池分别独立管理;但是,当系统故障、电池供电不足等情况产生时,现有的电池管理方式,无法保证汽车正常起动和足够长的应急行驶里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及其电源系统的监控电路,以实现对双蓄电池的并联监控管理,以在蓄电池亏电、老化等情况发生时,仍能正常启动,并且使应急行驶里程满足需求。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电源系统的监控电路,所述汽车电源系统包括双蓄电池,所述双蓄电池包括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所述监控电路包括:第一电源监控电路、第二电源监控电路、处理器、继电器驱动电路和继电器;
所述第一电源监控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蓄电池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监控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器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监控电路用于采集所述第一蓄电池的第一电量信息,并输出至所述处理器;
所述第二电源监控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蓄电池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源监控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器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源监控电路用于采集所述第二蓄电池的第二电量信息,并输出至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继电器驱动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量信息和/或所述第二电量信息,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继电器驱动电路;
所述继电器驱动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继电器的电源端和接地端电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动触点和静触点分别与所述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电连接;所述继电器驱动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输出驱动信号至所述继电器,控制所述继电器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导通或断开。
可选的,所述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高边开关、低边开关和机械开关;
所述高边开关的使能端与所述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高边开关的电源端与供电电源电连接,所述高边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机械开关的第一端子电连接,所述高边开关的接地端接地;所述高边开关用于根据所述处理器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供电电源输出至所述机械开关的第一端;
所述低边开关的使能端与所述处理器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低边开关的接地端接地,所述低边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机械开关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低边开关用于根据所述处理器输出的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接地端的接地信号输出至所述机械开关的第二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380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