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气味汽车润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38785.2 | 申请日: | 2020-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087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曹杰;王大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博达特种润滑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69/00 | 分类号: | C10M169/00;C10N30/06;C10N30/04;C10N30/08;C10N30/10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孔敏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味 汽车 润滑脂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气味汽车润滑脂组合物,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分:基础油65~92份,稠化剂5~20份,固体添加剂3~15份。本发明还公开了该低气味汽车润滑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特殊充氮制备工艺,由单锂皂稠化聚‑α烯烃基础油,添加固体润滑剂制备的低气味汽车润滑脂组合物,具有极低气味等级,通过VS‑01.00‑L‑06005‑A1‑2018《车内非金属材料气味试验规范》测试,气味等级为1.5~2.0级,比现有技术的润滑脂气味降低了0.5‑1级。本发明公开的低气味汽车润滑脂组合物还具有极佳的抗磨减摩性、良好的胶体稳定性、抗剪切性以及优秀的高低温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气味润滑脂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低气味汽车润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汽车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拥有更好的安全性和便捷的操控性,而且对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车内异味成为人们购买汽车的重要选项之一。随着≤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27630-2011国家标准的实施,汽车制造商对汽车内饰件材料的气味要求更加严格,全球各大汽车厂家均出台了相应的规范,如大众汽车的VW50180≤汽车室内构件放射特性≥、通用的GME60276≤通用标准气味测试≥、丰田的TSM0505G≤非金属材料的气味标准≥和长安汽车的VS-01.00-L-06005-A1-2018《车内非金属材料气味试验规范》。在这些规范中,均采用在85℃或65℃*2h实验条件,润滑脂气味等级分为1至6级,气味强度可按0.5个单位评估:1级——不易感觉到;2级——可感觉到(轻微),但不刺鼻;3级——可感觉到(强烈),但不刺鼻;4级——刺鼻;5级——非常刺鼻;6级——不可忍受。
目前,各大汽车厂家对使用于汽车室内的润滑脂气味要求为不大于2.5级,不排除未来更加苛刻的要求,因此对润滑脂的配方和工艺提出了新的挑战。
有关低气味汽车润滑脂已有文献报道,如CN109054934A报道了一种低气味汽车座椅电动滑轨润滑脂。组合物其稠化剂为十二羟基硬脂酸锂和聚四氟乙烯粉,基础油为聚α-烯烃油,其气味等级为2.5级;CN109161430A报道了一种低气味绳轮式电动玻璃升降器润滑脂,其稠化剂为十二羟基硬脂酸锂和聚乙烯,基础油同样为聚α-烯烃油,其气味等级亦为2.5级,虽然基本符合汽车厂家的要求,但是气味等级还是偏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润滑脂气味等级偏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气味汽车润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对低气味汽车润滑脂组合物的配方进行低气味设计,对其制备工艺进行攻关,目的在于大幅降低组合物的气味等级,同时满足低气味汽车润滑脂的抗磨减摩性、高低温性和长的使用寿命的要求;本发明制备的低气味汽车润滑脂组合物通过VS-01.00-L-06005-A1-2018《车内非金属材料气味试验规范》进行测试,在65℃×2h试验条件下,气味等级评价为1.5-2.0级,比现有技术提高了0.5-1.0气味等级,满足乘用车内使用润滑脂气味等级≤2.5级的要求,且该润滑脂还具有优异的抗磨减摩性、高低温性和长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低气味汽车润滑脂组合物,其选择的组分不仅能满足正常的润滑功能,具有较好的抗磨减摩性能,还能够通过VS-01.00-L-06005-A1-2018《车内非金属材料气味试验规范》,进行的65℃×2h试验条件下,气味等级评价≤2.0级,所述低气味汽车润滑脂组合物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分:
基础油 65~92份
稠化剂 5~20份
固体添加剂 3~15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博达特种润滑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博达特种润滑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387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