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式动态膜系统运行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39369.4 | 申请日: | 2020-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736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朱泽华;李路程;李思敏;李睿;李振炫;沈亚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44 | 分类号: | C02F1/44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陈月菊 |
地址: | 21004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动态 系统 运行 装置 及其 工作 方法 | ||
1.一种连续式动态膜系统运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装置安装在动态膜过滤系统上,包括支撑膜、进水集水槽、蠕动泵、进水口、出水口、出水集水槽、反冲洗水泵、反冲洗气泵、反冲洗进水进气口、反冲洗出水口、反冲洗集水槽、压力传感器和处理器;
所述支撑膜水平安装在动态膜过滤系统内;
所述进水集水槽内装载有待处理污水,待处理污水依次通过蠕动泵和进水口输送至动态膜过滤系统内,进水口位于支撑膜上方,进水口处安装有第一通断开关;待处理污水通过支撑膜,在支撑膜内部和表面逐渐形成动态膜层,经处理后的污水经由出水口输送至出水集水槽,出水口位于动态膜过滤系统底部,出水口处安装有第二通断开关;
所述反冲洗水泵和反冲洗气泵经由反冲洗进水进气口连接至出水口,反冲洗进水进气口处安装有第三通断开关;所述反冲洗集水槽通过反冲洗出水口连接至动态膜过滤系统内,反冲洗出水口位于支撑膜上方,临近支撑膜上表面,所述反冲洗出水口处安装有第四通断开关;
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动态膜过滤系统内,用于实时检测动态膜过滤系统内的跨膜压;
所述处理器接收压力传感器反馈的实测压力值,当实测压力值超过预设压力值阈值时,根据实测压力值和预设的压力值标准值计算得到反冲洗水泵和反冲洗气泵的强度值和冲洗时长,在采用反冲洗气泵连续向动态膜过滤系统内曝气使支撑膜上方的动态膜层的松动值达到预设条件后,再采用反冲洗水泵冲洗掉松动膜层,使冲洗后的动态膜的跨膜压与压力值标准值的误差小于预设误差阈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式动态膜系统运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在采用反冲洗气泵连续向动态膜过滤系统内曝气使支撑膜上方的动态膜层的松动值达到预设条件后,再采用反冲洗水泵冲洗掉松动膜层,使冲洗后的动态膜的跨膜压与压力值标准值的误差小于预设误差阈值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S1,关闭第一通断开关和第二通断开关,以关闭进水口和出水口;
S2,打开第四通断开关,将动态膜过滤系统内未处理的污水排出至反冲洗集水槽;
S3,打开第三通断开关,启动反冲洗气泵,连续向动态膜过滤系统内曝气使支撑膜上方的动态膜层的松动值达到预设条件,关闭反冲洗气泵;
S4,启动反冲洗水泵向动态膜过滤系统反向通水,冲洗掉松动膜层,关闭反冲洗水泵;
S5,判断冲洗后的动态膜的跨膜压与压力值标准值的误差是否小于预设误差阈值,如果不是且跨膜压大于压力值标准值,返回步骤S3,重新冲洗动态膜层,否则,进入步骤S6;
S6,关闭第三通断开关和第四通断开关,开启第一通断开关和第二通断开关,继续污水过滤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式动态膜系统运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实测压力值和预设的压力值标准值计算得到反冲洗水泵和反冲洗气泵的强度值和冲洗时长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工艺对应的最佳反冲洗时长;将最佳反冲洗时长划分成曝气时间和冲洗时间;
根据实测压力值和曝气时间,计算得到反冲洗气泵强度,根据实测压力值、反冲洗气泵强度和冲洗时间,计算得到反冲洗水泵的强度值。
4.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中所述的连续式动态膜系统运行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初始化整个运行装置,关闭第三通断开关和第四通断开关,开启第一通断开关和第二通断开关;
S02,将待处理污水通过进水口导入动态膜过滤系统,污水经过支撑膜后,其中含有的微颗粒物逐渐在支撑膜表面截留和富集,在水压力作用下,支撑膜上的动态膜层逐渐挤压并密实,经过滤处理后的污水在重力流作用下经出水口自流流至出水集水槽;
S03,实时检测动态膜过滤系统内的跨膜压;
S04,对实测压力值进行判断,如果实测压力值超过预设压力值阈值时,根据实测压力值和预设的压力值标准值计算得到反冲洗水泵和反冲洗气泵的强度值和冲洗时长,在采用反冲洗气泵连续向动态膜过滤系统内曝气使支撑膜上方的动态膜层的松动值达到预设条件后,再采用反冲洗水泵冲洗掉松动膜层,使冲洗后的动态膜的跨膜压与压力值标准值的误差小于预设误差阈值,返回步骤S02,否则,直接返回步骤S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3936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变电站火灾报警远程监管操作系统
- 下一篇:多功能移动式洗消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