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电动机电磁线圈冷热冲击试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43740.4 | 申请日: | 202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778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秦兵;徐俊;杨思伟;戚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精达里亚特种漆包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60 | 分类号: | G01N3/60;G01R31/12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孟迪 |
地址: | 244000 安徽省铜陵***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电动机 电磁 线圈 冷热 冲击 试验 方法 | ||
1.一种汽车电动机电磁线圈冷热冲击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电磁线线样绕制成电磁线圈(6),使用线绳沿着电磁线圈(6)的周向扎紧固定;
2)将扎紧后的电磁线圈(6)放在装有浸渍漆的容器中浸渍15~20min后,将电磁线圈(6)悬挂沥漆0.5~1h;
3)将电磁线圈(6)以120~140℃的温度下烘烤1~2h后取出冷却至室温;
4)将电磁线圈(6)以170~190℃的温度下烘烤19~21h后进行多次冷热小循环试验则完成了一次冷热大循环试验,再继续进行多次所述冷热大循环试验。
5)冷热大循环试验结束后,将电磁线圈(6)在室温下进行击穿电压测试,若产生击穿电压则不符合性能要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电动机电磁线圈冷热冲击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使用的电磁线线样的绕制模具(1)包括绕制柱体(11)、挡板Ⅰ(12)和挡板Ⅱ(13),所述绕制柱体(11)的一端与所述挡板Ⅰ(12)一体成型,所述绕制柱体(11)的另一端与所述挡板Ⅱ(13)可拆卸连接,所述挡板Ⅰ(12)、挡板Ⅱ(13)和绕制柱体(11)的外周围成绕制所述电磁线圈(6)的绕制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电动机电磁线圈冷热冲击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绕制模具(1)的绕制中心轴线处设置有与绕线电机的输出轴相配合的通孔(14),所述通孔(14)贯穿挡板Ⅰ(12)、绕制柱体(11)和挡板Ⅱ(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电动机电磁线圈冷热冲击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和步骤4)中对电磁线圈(6)烘烤和冷热小循环试验所使用的设备为高低温冷热冲击试验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电动机电磁线圈冷热冲击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的冷热小循环试验具体为先将电磁线圈(6)以-50~-30℃的温度下冷冻8~12min取出,再放入170~190℃的温度下烘烤1~2min。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电动机电磁线圈冷热冲击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的冷热小循环试验的循环次数为24~26次,所述冷热大循环试验的循环次数为3~5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电动机电磁线圈冷热冲击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进行击穿电压测试所使用的设备包括电压测试仪(2)、支撑盘(3)和盒体(4),所述支撑盘(3)内设置上端开口的盒体(4),所述盒体(4)内填充有与所述电磁线圈(6)充分接触的钢珠(5),所述电压测试仪(2)上设置有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所述正极接线柱通过导线与盒体(4)中的钢珠(5)接触相连,所述负极接线柱通过导线与所述电磁线圈(6)的一端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电动机电磁线圈冷热冲击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4)的一侧设置有向外伸出的电接线室(7),所述电接线室(7)与所述盒体(4)相通连,所述电接线室(7)内固定有与所述钢珠(5)接触的金属片(8),所述正极接线柱通过导线与所述金属片(8)夹持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电动机电磁线圈冷热冲击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4)由透明塑料材质制作而成,所述盒体(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将盒体(4)内的钢珠(5)向支撑盘(3)内导出的开合定位部件(9)。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电动机电磁线圈冷热冲击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定位部件(9)包括开口槽(91)、金属卡接片(92)和绝缘板(93),所述盒体(4)的两端分别设置上端开口的开口槽(91),所述开口槽(91)的两侧分别固定所述金属卡接片(92),每个所述金属卡接片(92)伸进所述盒体(4)内的一端与一个所述绝缘板(93)卡接相连,两个所述绝缘板(93)的端部接触将盒体(4)内的钢珠(5)挡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精达里亚特种漆包线有限公司,未经铜陵精达里亚特种漆包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4374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