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托竹荪林下栽培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46943.9 | 申请日: | 2020-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443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别平;朱吉权;周礼兵;涂秀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丰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盛君梅 |
地址: | 552202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竹荪 林下 栽培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真菌种植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红托竹荪林下栽培方法及其应用,所述红托竹荪林下栽培方法通过根据红托竹荪的生长习性,选择合适的林地作为栽培区域,并对栽培区域进行翻耕、消毒和杀虫除草等处理后完成红托竹荪林下栽培,由于采用的是林地作为栽培区域,可以林下种植,就地取材,不需搭建菇棚,无公害,既保证红托竹荪的产量,又保证其质量,同时还可以改善土壤,解决了现有的红托竹荪种植培养方式大多是通过搭建菇棚进行栽培,存在因地形地貌而无法搭建菇棚的问题;而且同时投入小,既丰收了红托竹荪,又改善了土壤,促进林木生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真菌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红托竹荪林下栽培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竹荪又名竹笙、竹参,是食用菌中的珍品,其中,红托竹荪是竹荪属中的一个品种,属于目前已知的竹荪品种中品质最好的一个,以清香优胜,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具有很好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目前,红托竹荪栽培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关于红托竹荪的种植栽培方式,多数是通过搭建菇棚进行栽培的方式,具体是搭建一个临时出菇棚,供红托竹荪生长,由于这种菇棚搭建需要耗费一定的材料和人工,并且受地形地貌的影响较大,因此红托竹荪的种植方法成为红托竹荪大面积种植的技术瓶颈之一。
综上所述,对于山间林地等地形地貌,无法搭建菇棚,不适用于搭建菇棚进行栽培红托竹荪的种植模式。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红托竹荪林下栽培方法,通过利用现有的林下土地,解决现有的红托竹荪种植培养方式大多是通过搭建菇棚进行栽培,存在无法解决因地形地貌而无法搭建菇棚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托竹荪林下栽培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红托竹荪种植培养方式大多是通过搭建菇棚进行栽培,存在因地形地貌而无法搭建菇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红托竹荪林下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红托竹荪的生长习性,选择合适的林地作为栽培区域,并对栽培区域的树木进行修剪至树枝高度不小于3米,以提供适合遮阴度的生长环境,然后对栽培区域的土壤进行翻耕,再对林地进行消毒和杀虫除草;
2)在进行杀虫除草7-10天后,于栽培区域进行开沟起垄形成沟垄,将待种植的红托竹荪菌棒并排放在沟垄的沟内,覆盖土壤,然后在沟垄的垄面覆盖树叶或松针(松针就是松树的叶子),再在垄面上覆盖至少一层覆盖膜;
3)在覆盖至少一层覆盖膜10-20天后,揭去覆盖膜,灭菌杀虫,出菇20-30天后进行采摘。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在所述红托竹荪林下栽培方法中,所述林地的空气相对湿度是80%以上,所述林地的环境温度是18℃-28℃。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在所述的红托竹荪林下栽培方法中,所述沟垄的沟宽40-60cm,沟深8-12cm,垄与垄之间间隔40-60cm,便于采收。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的红托竹荪林下栽培方法在食用菌种植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托竹荪林下栽培方法,通过根据红托竹荪的生长习性,选择合适的林地作为栽培区域,并对栽培区域进行翻耕、消毒和杀虫除草等处理后完成红托竹荪林下栽培,由于采用的是林地作为栽培区域,可以林下种植,就地取材,不需搭建菇棚,按地形、坡度顺势开沟起垄即可,无公害,既保证红托竹荪的产量,又保证其质量,同时还可以改善土壤,提高土壤的有机质,促进林木生长,一劳多益,适合红托竹荪的大面积推广种植,解决了现有的红托竹荪种植培养方式大多是通过搭建菇棚进行栽培,存在因地形地貌而无法搭建菇棚的问题;而且,解决了由于搭建菇棚,导致通风不畅,容易引起污染等问题。同时投入小,既丰收了红托竹荪,又改善了土壤,促进林木生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丰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未经贵州丰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469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