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部支撑辅助站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51819.1 | 申请日: | 202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457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李祥云;高雷;许春燕;孙勇;李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G5/00 | 分类号: | A61G5/00;A61G5/14;A61G5/1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盛汇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68 | 代理人: | 周永宏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部 支撑 辅助 站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背部支撑辅助站立装置,包括后轮、安装盒、安装在机架上的支撑助起机构、机架、靠背、固定在机架上的座椅、前轮支架、前轮、移动电机、辅助电机,支撑助起机构包括第一带轮、第一传动带、第二带轮、带座轴承、第一轴、第三带轮、第三传动带、第四带轮、第五带轮、第二轴、第三传动带、第一杆、第三轴、第六带轮、第二杆、第四轴、异形连杆、滚轮和第五轴;使用时,支撑助起机构通过电机驱动,由带轮、传动带及连杆进行传动,使得支撑助起机构按照预定轨迹做做往复运动,以帮助患者做到起坐运动时的助力;该装置集助起、坐和代步功能为一体,可完全独立操作,具有结构简单、质量小、制造成本低、舒适度高、辅助效果理想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椅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背部支撑辅助站立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康复轮椅,针对下肢功能障碍的用户,常见的辅助和康复产品往往只具备辅助用户站起/坐下或下肢康复训练中的某一项,而不能很好的将两者结合,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且,传统的辅助站立轮椅通过大腿支撑的方式辅助患者站立,但对于下肢功能损伤严重的患者,该助力方法对其辅助效果并不理想,很可能对患者腿部造成二次伤害。传统的辅助站立轮椅还存在携带性差,效率低,使用寿命短,质量大,成本高,舒适度差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集助起、坐和代步功能为一体的用户可以完全独立操作的背部支撑辅助站立装置,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质量小、制造成本低、舒适度高、辅助效果理想等优点。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背部支撑辅助站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安装在机架上的支撑助起机构、靠背、固定在机架上的座椅,靠背连接至座椅,以提供背部支撑,支撑助起机构分别连接至座椅和机架,支撑助起机构通过倾斜向上推动靠背而提供支撑,以帮助患者起坐运动时助力,支撑助起机构包括第一传动带、通过第一传动带连接的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其中第一带轮连接有辅助电机,第二带轮的轴向中部设置有第一轴,第一轴穿过第二带轮分别延伸至靠背背面的两侧,第一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包括连接在第一轴端部的第三带轮、第二传动带、第四带轮、第五带轮、第二轴、第三传动带、第一杆、第三轴、第六带轮、第二杆、第四轴、异形连杆、右导轨、滚轮、第五轴和左导轨,第二传动带分别将第三带轮和第四带轮连接,第四带轮的轮轴中部设置有第二轴,第二轴的一端连接有第五带轮,第二轴垂直连接有第一杆且第一杆的另一端垂直连接有第三轴,第三轴连接有第六带轮,第五带轮和第六带轮之间设置有第三传动带,第三轴垂直连接有第二杆且第二杆的另一端垂直连接有第四轴,第四轴的一端设置有异形连杆,异形连杆的一端垂直连接有第五轴,第五轴的另一端设置有滚轮,座椅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左导轨和右导轨,左导轨和右导轨的位置相对的侧面分别设置有滑槽,两个滑槽内分别卡有滚轮,通过滚轮在滑槽内滑动来完成一次助力的行程。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杆、第二杆和异形连杆组成连杆结构,通过第一杆相对于机架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杆和异形连杆转动。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辅助电机带动第一带轮转动,依次通过第一传动带、第二传动带而带动第二轴转动,使得第一杆相对于机架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杆转动,第二杆同步带动异形连杆转动,使得滑轮在滑槽内滑动。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辅助电机工作时,第一杆相对于第二传动带的夹角逐渐增大,该夹角从锐角增加至钝角,而第二杆相对于异形连杆的夹角先增大至直角再逐渐减小,最后第二杆与异形连杆重叠时,靠背正好推至行程终点。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异形连杆为互呈钝角的两段杆状体连接组成,第四轴铰接至两段杆状体的连接处,其中一段杆状体的一端连接第五轴,另一段杆状体的一端与靠背固定连接。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左导轨和右导轨分别设置呈弧形,左导轨或右导轨的弧形排布,使得滑轮在滑槽内为从座椅的后方向斜向前的方向滑动,进而带动靠背向倾斜向上的方向助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未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518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