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散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53808.7 | 申请日: | 2020-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05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王纪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纪华 |
主分类号: | H01M50/244 | 分类号: | H01M50/244;H01M50/249;H01M50/258;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35;H01M10/655;H01M10/656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电池 散热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散热装置,包括第一固定箱,第一固定箱的外部开设有孔洞,孔洞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螺纹帽,螺纹帽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管,螺纹套管的一端与汽车电池包固定连接;本发明,当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过高时,启动抽气泵和散热扇,散热扇能够将第一固定箱内汽车电池包产生的热量排出到第一固定箱和第二固定箱之间,抽气泵能够将第一固定箱和第二固定箱之间的热量通过排气管与汽车热量再利用设备或直接排出到汽车外,从而使得第一固定箱内的温度更低,使得本装置达到能够将热量再利用或排出到汽车外使散热效果更好的目的,节省了能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具体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现如今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节能减排日益迫切,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四大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其他新能源(如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汽车等。非常规的车用燃料指除汽油、柴油、天然气(NG)、液化石油气(LPG)、乙醇汽油(EG)、甲醇、二甲醚之外的燃料,磷酸铁锂电池作为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在电池放电的过程中,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量,若不能及时将这些热量散去,将导致电池的工作环境恶劣,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散热装置通常采用散热扇对电池包进行散热,但是散热扇仅能将电池包产生的热量排放到汽车内部,而不便进行再利用或排出到汽车外使散热效果更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散热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散热装置,包括第一固定箱,所述第一固定箱的外部开设有孔洞,所述孔洞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螺纹帽,所述螺纹帽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管,所述螺纹套管的一端与汽车电池包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箱的外表面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散热扇,所述第一固定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环,所述螺纹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箱,所述第二固定箱上表面的一侧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抽气泵,所述抽气泵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排气管,所述第二固定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箱。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抽气泵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底端与第一固定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支撑块起到对抽气泵固定在第一固定箱上的作用。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固定箱上表面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斜板,所述斜板远离第一固定箱的一端与第二固定箱的内壁接触,斜板的设置能够更加准确的定位,节省工作人员的安装时间,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固定箱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固定箱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温度传感器,当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过高时,启动抽气泵和散热扇,散热扇能够将第一固定箱内汽车电池包产生的热量排出到第一固定箱和第二固定箱之间,抽气泵能够将第一固定箱和第二固定箱之间的热量通过排气管与汽车热量再利用设备或直接排出到汽车外,从而使得第一固定箱内的温度更低,使得本装置达到能够将热量再利用或排出到汽车外使散热效果更好的目的,节省了能源,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纪华,未经王纪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538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