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大数据的数据自动可视化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56010.8 | 申请日: | 202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69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聂敏;唐弋钧;汪柏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瀚库智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15 | 分类号: | G06F16/215;G06F16/21;G06F16/25;G06F16/26;G06F16/28;G06F16/18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数据 自动 可视化 方法 | ||
1.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数据自动可视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采集或录入原始数据,整合大规模数据源,并将大规模数据源存储到分布式数据库,并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及存储,经预处理后得到精确的初始数据;
S2:通过配置引擎界面配置参数,从大规模数据源中抽取用于分析的样例数据;
S3:对样例数据进行降噪操作,消除无关数据,得到分析样本;
步骤S3:对样例数据进行降噪操作,消除无关数据,得到分析样本,其中进行降噪的步骤具体如下:
接收降噪请求并获取待降噪的数据,根据所述降噪请求获取对应的特征组合;
根据所述特征组合建立数据降噪比对模型;
计算所述特征组合的区分度参数;
利用预设的初始区分度阈值对所述特征组合的区分度进行筛选,获得符合预设要求的区分度对应的特征组合;
根据所述符合预设要求的区分度对应的特征组合生成初始特征组合;
根据预设的评价指标从所述初始特征组合中提取可用特征组合;根据所述可用特征组合对所述初始数据进行降噪处理,删除所述初始数据中的噪音数据,得到可用数据。
S4:对得到的样例数据进行可视化匹配处理;
S5:进行映射,对步骤S2中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数据集建立,并将数值数据转成几何数据,完成数据建模;
S6:绘制和设计图表,根据业务数据呈现方式的需要,选择图表类型,匹配待呈现图表的显示数值,利用可视化类库的制图引擎绘制出图表;
S7:可视化呈现,通过页面布局、局部图表的定制、数据源和数据集的配置以及统一的从大数据平台获取数据的接口进行整合;
S8:将需要呈现的数据源显示在Web页面前端,从而实现大数据平台的自动可视化分析页面的配置与呈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数据自动可视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对得到的初始数据进行可视化匹配处理,包括数据的滤波处理、平滑处理、规范化处理、几何变换、线性变换和特征检测及提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数据自动可视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将抽取的数据加载到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中;根据接收的业务规则对HDFS中的数据进行转换处理,得到处理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数据自动可视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HDFS中导出所述处理结果并加载到关系型数据库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数据自动可视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需要呈现的数据源显示在Web页面前端的步骤具体包括:接受用户操作;根据用户操作生成Web页面代码,并解析所述Web页面代码以生成Web页面;将所述Web页面转换为图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数据自动可视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Web页面检测的步骤:于所述开发设备与被测设备之间的数据线与所述被测设备建立通信通道;所述开发设备通过所述通信通道发送测试指令至所述被测设备,所述测试指令指示所述被测设备获取目标Web页面的目标数据信息;所述开发设备获取所述被测设备返回的所述目标Web页面的目标数据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瀚库智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瀚库智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5601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