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车壳铸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67734.2 | 申请日: | 202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276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朱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乳山市东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29/06 | 分类号: | B22D29/06;B22D33/04;B22C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仁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88 | 代理人: | 周明新 |
地址: | 2645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铸造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车壳铸造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新能源汽车车壳铸造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上端设置有模型机构,底座的内部设置有模型机构,底座的内部设置有推出机构,模型机构的内部设置有注料机构,模型机构的内部设置有脱离机构,通过挡板带动插杆上移,插杆上移时带动活塞在圆腔内部上移,活塞上移时推动圆腔内部的气体通过斜孔被挤入气腔内部,气腔内部的气体推动橡胶塞在圆槽内部上移,上移的橡胶塞推动推杆上移,推杆推动推板上移,推板上移时从卡槽内部移出,进而使推板将模槽内部的铸件推出模槽,进而方便将铸件从模具和模槽之间取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壳铸造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新能源汽车车壳铸造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车身外壳绝大部分是金属材料,钢板、碳纤维、铝、强化塑料等,不同用途的汽车外壳、不同部位的材料不同,早期的汽车车身沿用了马车车身结构,整个车身以木材料为主1925年文森卓·兰西亚发明了承载式车身,车身由钢板冲压成型的金属结构件和大型覆盖件组成,这种金属结构的车身一直沿用至今,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现有的汽车车壳通过铸造成形,在进行车壳铸造时通过将加热成液体的铸造料通入模型内部冷却成形,进而得到成形的车壳,但是当车壳成形后需要从模具内部取出,当铸好的车壳贴合在模具的表面上使不方便进行拿取,需要通过工具将成壳从模具上取下较为麻烦,且当加热的铸造料在注料管内部积攒时容易发生凝固导致注料管堵塞,进而可能导致铸造无法继续。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汽车车壳通过铸造成形,在进行车壳铸造时通过将加热成液体的铸造料通入模型内部冷却成形,进而得到成形的车壳,但是当车壳成形后需要从模具内部取出,当铸好的车壳贴合在模具的表面上使不方便进行拿取,需要通过工具将蹭课从模具上取下较为麻烦,且当加热的铸造料在注料管内部积攒时容易发生凝固导致注料管堵塞,进而可能导致铸造无法继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车壳铸造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能源汽车车壳铸造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设置有模型机构,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模型机构,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推出机构,所述模型机构的内部设置有注料机构,所述模型机构的内部设置有脱离机构。
具体的,所述模型机构包括龙门支架、气缸、模具、挡板、模槽,所述龙门支架的内壁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模具,所述模具的四个侧壁上固定套接有挡板,所述模具与模槽相对应,所述模槽开设在底座的上表面中心处。
具体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插杆、插孔、活塞、圆腔、透气孔、第一环形槽、第一橡胶圈、斜孔、气腔,两个所述插杆分别固定连接在挡板的下端下表面上,两个所述插杆分别插接在两个插孔内部,两个所述插孔分别开设在两个底座的两端上表面上,两个所述插杆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活塞,两个所述活塞分别活动套接在两个圆腔的内壁上,两个所述圆腔分别开设在两个插孔的底部,两个所述圆腔的底部侧壁上均开设有与底座外部相连通的透气孔,两个所述插孔的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一环形槽,两个所述第一环形槽的内部均卡接有第一橡胶圈,两个所述第一橡胶圈分别活动套接在两个插杆的表面上,两个所述圆腔的上端内壁上均开设有斜孔,两个所述斜孔与同一个气腔相连通,所述气腔开设在底座的内部。
具体的,所述推出机构包括圆槽、橡胶塞、推杆、推板、卡槽、斜面、斜槽、第二环形槽、第二橡胶圈、复位弹簧,所述圆槽开设在模槽的内壁中心处,所述圆槽与气腔相连通,所述圆槽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橡胶塞,所述橡胶塞的上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卡接在卡槽内部,所述卡槽开设在圆槽的上端内壁上,所述推板的侧壁上均开设有斜面,所述卡槽的内侧壁上开设有斜槽,所述圆槽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的内部卡接有第二橡胶圈,所述第二橡胶圈活动套接在推杆的表面上,所述推杆的下端活动套接有复位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乳山市东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乳山市东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677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