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面体太阳能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68840.2 | 申请日: | 202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721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郭荣潜;高贺;朱胜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荣潜;高贺 |
主分类号: | B60L8/00 | 分类号: | B60L8/00;H02J7/35;H02S20/3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张涛;宋薇薇 |
地址: | 101116 北京市通州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面体 太阳能 汽车 | ||
一种多面体太阳能汽车,包括太阳能发电板,所述太阳能发电板包括位于车体顶部的顶板和车体各个方向侧壁的侧板,所述侧板通过连接组件连接至车身结构,并且,所述连接组件使所述侧板可绕所述侧板的上沿翻折至水平,各个方向的光伏太阳能板,通过多输入电源充电控制器把各个方向的光伏太阳能板所产生的不同的电压、电流、功率的电能统一调整到一致的电压平台给蓄电池充电;通过本发明所设计的太阳能汽车,并且可以大大增加光伏板的有效面积,不管汽车在行驶状态还是在停止状态,可以有效解决阳光入射角度变化而影响充电效率的问题,增加车辆续航里程,使纯太阳能电动汽车走向实用化成为现实;并为多种使用场景提供更好的电能服务,更加节能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能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于一种太阳能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国家出台补贴政策助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新能源纯电动汽车,以其超清洁的排放,超低的使用成本、方便性、安全性、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用户迅速上升,全国用户接近千万,年产销量达100万台,但是因为电池的容量有限,导致汽车的续航里程有限,一般为300-500公里,有没有一种太阳能的光伏板充电装置解决新能源汽车行驶过程中的电能补充问题呢?世界各国科研机构多年来做了好多研究,主要有2个方向:1、是怎么提高光伏板的发电效率;2、是如何增加受光面积。很显然解决第一个问题的办法是改善材料采用新材料,效率从18%的多晶硅提高到23%的单晶硅;其二是受光面积,过去很多科研机构为了增加受光面积一味的把车体做的扁平,在车子的顶部尽可能多的安装光伏板,车子做的再扁平受光面积最多增加30%,再扁平下去会严重影响车体本来结构。
因此,亟需一种可以有效增加受光面积又能保证车体结构的太阳能汽车。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面体太阳能汽车,太阳能发电板,包括多个方向太阳能发电板,和各个方向的太阳能板通过电源线连接在一起的多输入电源充电控制器,多输入电源充电控制器通过导线连接到蓄电池组,所述太阳能发电板包括位于车体顶部的顶板和各个方向的侧壁的侧板,所述侧板通过连接组件连接至车身结构,并且,所述连接组件使所述侧板可绕所述侧板的上沿翻折至水平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太阳能发电板还包括位于车体顶部的顶板;侧板包括位于车体左右两侧的左右侧板和位于车体后侧的后侧板。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太阳能汽车还包括:位于车体内部并通过导线分别与太阳能发电板相连的多输入电源控制器;
位于车体内部与多输入电源控制器相连的用于储存电能的电池组;
电动汽车车体。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侧板贴合车体外部轮廓固定在车体外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位于车体左右两侧的侧板及车体后侧的后侧板向上撑起后可打开对应方位的车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位于车体后侧的后侧板可随车门一起向上打开。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多输入电源控制器分别独立与每个太阳能发电板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多输入电源控制器将太阳能发电板所产生的电能叠加存入到电池组中。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多输入电源控制器可分别连接多组电池组。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多输入电源控制器同时能向一组电池或多组电池充电,并循环为所有电池组进行充电。
通过本发明所提出的太阳能汽车,充分利用车体外部侧壁的受光面积,在车体外部侧壁上安装太阳能板,且位于侧壁的太阳能板可在空间允许下向上撑起,可大大增加车载太阳能发电板的发电效率,进而将太阳能汽车的续航里程增加,同时太阳能汽车的蓄电池也可以将发电所产生的电能用于其他负载的供电使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荣潜;高贺,未经郭荣潜;高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688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