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钢轨泄漏电流的检测系统和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69694.5 | 申请日: | 2020-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579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婷;谢继钊;赵莎;林欢;苗金元;徐洋洋;刘聪;李新革;戴庆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和纬信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52 | 分类号: | G01R31/52;G01R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钢轨 泄漏 电流 系统 方法 | ||
1.一种检测钢轨泄漏电流的检测系统,所述钢轨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轨道(10)和第二轨道(20),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系统(100)包括:
第一均流线(30)和第二均流线(40),两者均一端与第一轨道(10)相耦接,另一端与第二轨道(20)相耦接,且所述第一均流线(30)、所述第二均流线(40)与所述第一轨道(10)、所述第二轨道(20)共同限定出测量区;
位于测量区内的第一传感器(50),具有第一引线端(51)、第二引线端(52)、第三引线端(53)和第四引线端(54),其中,所述第一引线端(51)、第二引线端(52)分别与第一轨道(10)相耦接以形成第一节点(511)、第二节点(521),所述第三引线端(53)、所述第四引线端(54)分别与第二轨道(20)相耦接以形成第三节点(531)、第四节点(541),且所述第一节点(511)与第二节点(521)之间的跨距与第三节点(531)和第四节点(541)之间的距离均为跨距A;
位于测量区内的第二传感器(60),具有第五引线端(61)、第六引线端(62)、第七引线端(63)和第八引线端(64),其中,所述第五引线端(61)、第六引线端(62)分别与第一轨道(10)相耦接以形成第五节点(611)、第六节点(621),所述第七引线端(63)、所述第八引线端(64)分别与第二轨道(20)相耦接以形成第七节点(631)、第八节点(641),且所述第五节点(611)与第六节点(621)之间的跨距与第七节点(631)和第八节点(641)之间的距离均为跨距A;
其中,所述第二节点(521)和所述第五节点(611)之间的跨距与所述第四节点(541)和所述第七节点(631)之间的距离均为跨距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钢轨泄漏电流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均流线(30)与所述第二均流线(40)之间的跨距B为150m~200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钢轨泄漏电流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均流线(30)和所述第二均流线(40)在第一轨道(10)上耦接点之间的跨距与其在第二轨道(20)上耦接点之间的跨距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钢轨泄漏电流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均流线(30)、所述第二均流线(40)分别与所述第一轨道(10)和第二轨道(20)垂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钢轨泄漏电流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跨距A为10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钢轨泄漏电流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跨距C为150m~200m。
7.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检测钢轨泄漏电流的检测系统(100)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0:计算被测区间第一传感器(50)的测得第一轨道(10)和第二轨道(20)的总电流为:
I1 = (U1+U2)/R10 (1)
式中,I1为第一传感器(50)端两根钢轨的总电流;
U1,U2为第一传感器(50)端的两路10m压降;
R10为10m钢轨的电阻值;
S20:计算被测区间第二传感器(60)的测得两根轨道的总电流为:
I2 = (U1+U2)/R10 (2)
式中,I2为第二传感器(60)端两根钢轨的总电流;
U1,U2为第二传感器(60)端的两路10m压降;
R10为10m钢轨的电阻值;
S30:计算被测区间的泄露电流为:
IX =I1 - I2 (3)
式中,IX为被测区间的泄露电流;
I1为第一传感器(50)端两根钢轨的总电流;
I2为第二传感器(60)端两根钢轨的总电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和纬信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和纬信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6969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