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汽车生产的焊接固定工装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69736.5 | 申请日: | 202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757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罗国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国江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B23K37/047;B23K3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 生产 焊接 固定 工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生产的焊接固定工装,涉及汽车生产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工装配合焊接工件时产生的焊渣容易吸附在工作台上,人工清理起来较为费时费力,耽误工作进度的问题。一种用于汽车生产的焊接固定工装,包括基板,滑框和侧板,两处所述滑框为U形结构,且两处滑框上均设置有一处连接板,而且两处连接板分别与两处气缸相连接;两处所述滑框的顶部外侧均转动安装有一处转轴,且两处转轴的内端均设置有一处托板;所述基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两处集渣箱,且两处集渣箱为矩形结构。本发明通过两处滑框移动的过程中分别带动两组侧板及两组刮板移动,从而使两组刮板将基板上吸附的焊渣刮下,进而节省了人工清理焊渣的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汽车生产的焊接固定工装。
背景技术
20世纪以来,世界汽车年产量先以几千辆、几万辆计,后以千万辆计,至1978年已达到4249万辆左右。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大致上经历了4个阶段。20世纪以来,世界汽车年产量先以几千辆、几万辆计,后以千万辆计,至1978年已达到4249万辆左右。汽车工业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工业。80年代,世界上20个最大的工业企业中有6个是汽车制造公司。1980年,全世界汽车保有量约为3.35亿辆,其中轿车为2.65亿辆,货运汽车和客车为7000万辆。汽车的生产和使用,涉及的面很广。70年代,世界上20多家规模最大的汽车公司约有职工500万人,与汽车有关的职工,如驾驶员、修理技工、推销员和加油站职工等,约有2500万人。
例如专利号为CN108817805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加工焊接工装,包括挡盖;夹板;固定座;支撑光轴;步进电机和推板,所述底座上部安装有两个双头直线电机,所述双头直线电机下半部分沉在底座内,直线伸出轴刚好落在底座上,双头直线电机的两端直线伸出轴上各安装有一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部安装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内部安装有液压装置,上部安装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上部安装有固定座,所述两个固定座相对称的穿在一根支撑光轴上,所述支撑光轴两端通过螺纹连接各安装有一个挡盖,所述固定座内安装有两个夹板,所述两个夹板中间通过弹簧连接,所述上侧夹板上部安装有推板,该汽车加工焊接工装可以方便准确的对物料进行靠拢,大大提高了焊接速度,实用性强。
现有的焊接工装在配合焊接的过程中,焊接时产生的火花可能会溅落在工作台上,火花熄灭后便会成为焊渣吸附在工作台上,人工清理起来较为费时费力,耽误工作进度,并且现有的焊接工装使用过程中,在切换工件的焊接面时,步骤较为繁琐,操作起来比较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生产的焊接固定工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工装配合焊接工件时产生的焊渣容易吸附在工作台上,人工清理起来较为费时费力,耽误工作进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汽车生产的焊接固定工装,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包括滑道,所述基板为矩形结构,且基板的顶部对称开设有两处滑道;所述基板的顶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一处气缸,且基板的顶部前后两侧均开设有一组漏槽;两处所述滑道内滑动安装有两处滑框,且两处滑道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一处横槽,这四处横槽内均通过弹簧安装有一处缓冲杆;两处所述滑框为U形结构,且两处滑框上均设置有一处连接板,而且两处连接板分别与两处气缸相连接;两处所述滑框的顶部外侧均转动安装有一处转轴,且两处转轴的内端均设置有一处托板;两处所述托板为L形结构;所述基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两处集渣箱,且两处集渣箱为矩形结构;两处所述滑框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一处侧板,且四处侧板为矩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滑框包括插板和按块,两处所述滑框的顶部对称开设有两处滑槽,且四处滑槽内均通过弹簧安装有一处插板,这四处插板为L形结构;两处所述滑框的顶部中间处均通过弹簧安装有一处按块,且两处按块为锥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漏槽包括导渣槽,四处所述漏槽为倾斜状结构,且四处漏槽的底部均开设有一排导渣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国江,未经罗国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697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