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PEEK基复合材料、骨修复体、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74249.8 | 申请日: | 202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53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魏杰;汤亭亭;胡兴龙;杨立利;王雪红;何英杰;杜汶励;闫思伦;周树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61/16 | 分类号: | C08L61/16;C08K3/22;A61L27/02;A61L27/18;A61L27/56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王卫彬;刘奉丽 |
地址: | 2002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eek 复合材料 修复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EEK基复合材料、骨修复体、制备方法和应用。其包括下述组分:PEEK粉末和NaTaO3亚微米颗粒,NaTaO3亚微米颗粒和PEEK粉末的质量比为1:(1.5~4),NaTaO3亚微米颗粒的粒径为100~300nm。本发明飞秒激光处理后的PEEK基复合材料的粗糙度、亲水性、表面能(表面暴露的ST粒子和形成的微/纳孔结构可以提高材料的表面能)及蛋白吸附(表面暴露的ST粒子和形成的亚微米结构表面以及微/纳米孔会增加材料对蛋白质分子的吸附)等表面性质相较未处理的PEEK基复合材料显著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PEEK基复合材料、骨修复体、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骨修复材料既要与骨组织产生整合,又要与上皮组织产生密封,避免因感染造成手术失败;同时应赋予材料尽可能多的生物学功能(抑制破骨、促进血管化),以满足临床需求。
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拥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优异的机械性能和稳定性,广泛应用于骨科、牙科、整形外科、创伤外科、脊柱和关节外科等领域。PEEK在骨修复应用中具有出色的机械性能,但它们的表面具有生物惰性,仅具有非常有限的固有骨传导性能,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发明了许多方法来优化PEEK的生物学功能,其中包括PEEK基复合材料。玻璃纤维、羟基磷灰石颗粒(HA)、介孔硅酸钙(m-CS)等材料均被证实可以增强PEEK的生物活性,具备与骨组织的高度相容性。
钽(Ta)基材料的性能作为一种稀有的过渡金属,钽(Ta)具有高熔点(2996℃)、优异的化学稳定性,抗压缩性和耐磨性,在医疗器械和机械制造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目前钽(Ta)在市场上主要用作手术缝合线,其优点是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生物相容性,其缺点是弹性模量过大,与骨组织不匹配,易造成骨吸收。现有的应用于临床的钽材料为多孔钽—产品名为“骨小梁金属”,其制备工艺复杂:首先对聚氨酯泡沫材料前体进行热解,获得具有海绵状多孔结构的玻璃质热解碳骨架,然后以商业纯钽作为原料,使用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与Cl2发生反应,生成气态TaCl5,再使用H2将TaCl5中的Ta还原出来并沉积到碳骨架上,得到多孔钽。其制备工艺繁杂,故其成本较高,给患者造成极大的负担。Ta具备杰出的生物安全性,然而其通常不具备生物活性,因此不能与骨结合。
现有技术中在钽表面进行碱-热处理,获得一层NaTaO3晶体凝胶(ST晶体凝胶),虽然现有技术中证明具有优良的生物活性,但从制备工艺的角度来讲,它是Ta表面的一层膜,但是其仅是在钽金属的表面改性工艺,而不是颗粒,分散性能差,限制了其应用。
现有技术中还公开了一种低温合成NaTaO3纳米颗粒,具体地,以草酸钠和氢氧化钽为原料,少量水为溶剂,在红外灯下充分研磨烘干后得到前驱体,利用热重分析(TG)技术对前驱体进行分析。将制备的前驱体分别在500℃~800℃下焙烧3h,得到的产物均为单相的NaTaO3粉体。所合成NaTaO3纳米微粒为不规则球形,粒径为43nm~54nm,纳米尺度的颗粒相较亚微米尺度颗粒对细胞有一定的毒性。现有技术所合成的NaTaO3纳米微粒应用领域为光波导、调节器和表面声波装置,暂时没有应用于生物材料领域的案例,并且没有公开其具有生物活性。
中国专利申请CN110935069A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原料组合物、骨修复体、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地,其公开了将Ta单质粉末和PEEK粉末进行复配、氧化钽粉末和PEEK粉末进行复配分别制得相应的原料组合物、复合材料以及骨修复体。但是其产品只研究了复合材料对rBMSCs的粘附、增殖、分化的影响,且未涉及到细胞迁移,更为涉及对HGE-1细胞的粘附、增殖、分化及迁移的影响,而且其亲水性(水接触角)及表面能数据较差,有待进一步改善。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7424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