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功率半导体模块防静电的电极保护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77029.0 | 申请日: | 2020-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823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芯威半导体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04 | 分类号: | H01L23/04;H01L23/48;H01L29/739;H01L29/78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创至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17 | 代理人: | 张宇锋 |
地址: | 100744 北京市大兴区经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率 半导体 模块 静电 电极 保护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功率半导体模块防静电的电极保护结构,包括用于容纳功率半导体模块的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用于将栅极端子包围在内部的保护壳体,保护壳体在与栅极端子的端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开口。本发明通过设置上述的保护壳体,对栅极端子起到保护的作用,彻底的解决了带有静电的人或物触碰到栅极端子的风险,避免静电击穿现象的出现,并且本发明中的保护壳体简单,结构通用型非常强,可以适用于不同外形的功率半导体模块封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率半导体模块壳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功率半导体模块防静电的电极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IGBT或者MOSFET功率模块,是电力电子转换的核心半导体部件,但由于IGBT或MOSFET的栅极绝缘层(栅极氧化层)只有几十纳米的厚度,所以它对静电释放较敏感,即元件可以因为静电场或者静电放电造成损坏,一旦由于静电造成栅极静电击穿,则功率模块完全无法使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在的功率模块栅极端子,一般会采用短路环将栅极端子进行短接,或者采用防静电泡棉将栅极端子进行保护,但是这些方式均不保险,这是由于一方面短路环或者静电泡棉都容易脱落,进而存在栅极静电击穿的风险,另一方面,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工程师都会将短路环或者静电泡棉摘除,此时的状态可参照图1,图中的结构包括壳体1-1,壳体1-1内安装有功率半导体模块,壳体1-1的表面设置有与功率半导体模块相连接的栅极端子1-2,可直观的看到,此时栅极端子1-2是处于完全裸露的状态,所以工程师在操作的过程中很容易用手触碰到栅极端子1-2,从而容易造成由于人体静电造成的栅极击穿问题,进而使得产品报废增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功率半导体模块防静电的电极保护结构,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功率半导体模块防静电的电极保护结构,包括用于容纳功率半导体模块的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用于将栅极端子包围在内部的保护壳体,保护壳体在与栅极端子的端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开口。
进一步,所述保护壳体与外壳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进一步,所述保护壳体通过胶粘的方式与外壳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保护壳体的底部两侧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外壳上配合安装板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板的底部设置有卡板,卡板的底部设置有卡凸,所述外壳上配合卡凸设置有卡槽。
进一步,所述外壳的表面与安装板的表面相平齐。
进一步,所述保护壳体内嵌设有加强内衬件。
进一步,所述加强内衬件整体为L形。
进一步,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盖板,外壳与盖板之间形成用于安装功率半导体模块的安装空间。
进一步,所述保护壳体的开口与栅极端子的端部相平齐。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设置上述的保护壳体,对栅极端子起到保护的作用,彻底的解决了带有静电的人或物触碰到栅极端子的风险,避免静电击穿现象的出现,并且本发明中的保护壳体简单,结构通用型非常强,可以适用于不同外形的功率半导体模块封装。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功率半导体模块的栅极端子状态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隐藏了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保护壳体的一种安装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保护壳体的另一种安装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芯威半导体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华芯威半导体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770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