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密度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77375.9 | 申请日: | 2020-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06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何少波;李小华;范仕杰;向上;邓朝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四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51/00 | 分类号: | C08L51/00;C08L1/02;C08K3/22;C08K5/5435;C08J5/24;C08F279/02;C08F220/40;C08F218/14;C08F222/14;C08F222/20 |
代理公司: | 杭州西木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25 | 代理人: | 李开腾 |
地址: | 3131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度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低密度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液体聚丁二烯树脂100份、环氧化聚丁二烯树脂5~20份、高沸点活性交联剂15~35份、环氧固化剂 0.1~0.5份、过氧化物引发剂 0.5~3.0份、阻聚剂0.01~0.05份、纳米金属氧化物2~7份、偶联剂0.15~0.35和麻纤维100~180份,所述环氧化聚丁二烯树脂选用分子量800~900的低粘度环氧化聚丁二烯树脂;所述麻纤维为苎麻纤维、黄麻纤维、亚麻纤维、大麻纤维或剑麻纤维;
所述高沸点活性交联剂为双环戊二烯丙烯酸酯、双环戊二烯甲基丙烯酸酯、间苯二甲酸二烯丙酯、偏苯三酸三烯丙酯、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和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液体聚丁二烯树脂100份、环氧化聚丁二烯树脂6~18份、高沸点活性交联剂20~35份、环氧固化剂 0.2~0.5份、过氧化物引发剂 1.0~3.0份、阻聚剂0.02~0.05份、纳米金属氧化物3~7份、偶联剂0.2~0.35和麻纤维110~160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液体聚丁二烯树脂100份、环氧化聚丁二烯树脂8~15份、高沸点活性交联剂20~35份、环氧固化剂 0.2~0.3份、过氧化物引发剂 1.5~3.0份、阻聚剂0.02~0.04份、纳米金属氧化物3~5份、偶联剂0.2~0.3和麻纤维120~150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液体聚丁二烯树脂100份、环氧化聚丁二烯树脂8~15份、高沸点活性交联剂20~35份、环氧固化剂 0.2~0.3份、过氧化物引发剂 2.0~3.0份、阻聚剂0.03~0.04份、纳米金属氧化物3~5份、偶联剂0.2~0.3和麻纤维130~150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液体聚丁二烯树脂100份、环氧化聚丁二烯树脂12~15份、高沸点活性交联剂20~35份、环氧固化剂 0.25~0.3份、过氧化物引发剂2.0~3.0份、阻聚剂0.03~0.04份、纳米金属氧化物4~5份、偶联剂0.25份和麻纤维140~150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液体聚丁二烯树脂100份、环氧化聚丁二烯树脂15份、高沸点活性交联剂20份、环氧固化剂 0.3份、过氧化物引发剂 2.0份、阻聚剂0.03份、纳米金属氧化物5份、偶联剂0.25份和麻纤维150份。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聚丁二烯树脂中含65%~95%的1,2-聚丁二烯,其余部分的聚丁二烯是环化聚丁二烯或1,4-聚丁二烯。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麻纤维为苎麻纤维、剑麻纤维、亚麻纤维或大麻纤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沸点活性交联剂为双环戊二烯丙烯酸酯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
10.一种低密度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复合材料称取各成分,液体聚丁二烯树脂、环氧化聚丁二烯树脂混合加热至70-90℃,充分搅拌后,加入高沸点活性交联剂、环氧固化剂搅拌反应20-30min;
2)降温至50℃以下,加入过氧化物引发剂、阻聚剂、纳米金属氧化物和偶联剂充分搅拌均匀,加入麻纤维,浸润后制得预浸料;
3)将制备得到的预浸料于125-155℃模具中压制固化5-15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四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四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7737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铁车站通风消毒系统
- 下一篇:一种不锈钢抛光蜡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