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氧化多层包埋益生菌颗粒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83023.4 | 申请日: | 2020-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759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陈劲初;陈炎鍊;林诗伟;陈彦博;王启宪;侯毓欣;石仰慈;林静雯;陈雅君;江佳琳;蔡侑珊;吴姿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葡萄王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33/135 | 分类号: | A23L33/135;A23P10/30;A23L29/00;A23L29/30;A23L3/3526;A23L3/3562;A23L3/3499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张福根;付文川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 多层 包埋 益生菌 颗粒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抗氧化多层包埋益生菌颗粒及其制造方法,其系利用短链极性分子层的多个分子嵌设于菌体核的益生菌的细胞壁表面,再依序利用醣类分子层及双极性抗氧化乳化蛋白层包覆二者。所得的抗氧化多层包埋益生菌颗粒可有效提升益生菌的抗吸湿潮解性、储存安定性、耐氧化性、胃酸耐受性及酵素分解耐受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包埋益生菌颗粒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提升益生菌抗吸湿潮解性、储存安定性、耐氧化性、胃酸耐受性及酵素分解耐受性的抗氧化多层包埋益生菌颗粒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益生菌(Probiotics)为对宿主要益处的菌株,通常指活性乳酸菌株、比菲德氏菌或酵母。在生理上,可藉由体内摄取的碳水化合物转换为短链脂肪酸,如醋酸、丙酸、丁酸及乳酸。在全球市场上,益生菌每年以10~25%的速度快速成长,因此带动了一连串相关产业与技术的精进,常见的产品有粉剂、胶囊锭剂及液态发酵奶或固态发酵乳,为现今食品产业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区块,更是代表了洁净、健康与希望的产品。
以乳酸菌为例,例如发明专利公告第TW 587098号,揭示一种增进免疫能力的乳酸菌,包含刺激免疫性浓度的下列任一或多种生物性纯培养物:鼠李糖乳杆菌HN001(CCRC910107);鼠李糖乳杆菌HN067(CCRC 910108);乳酸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actis)HN019(CCRC 910110)或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HN017(CCRC 910109),及生理上可接受的赋形剂或稀释剂,其中该赋形剂或该稀释剂为食品,而该食品为酦酵乳、优格、乳酪、乳制饮品或乳粉。另外,如发明专利公告第TW I451871号,揭示一种食品组合物,用以抑制发炎反应,包含:多株乳酸菌菌株,其包含唾液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salivarius)AP-32菌株,寄存编号BCRC 910437、路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TE-33菌株,寄存编号BCRC 910441、嗜酸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F-1菌株,寄存编号BCRC 910469及鼠李糖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CT-53菌株,寄存编号BCRC 910468,其中该些乳酸菌菌株具有胃酸、胆盐及抑霉剂克霉唑(Clotrimazole)耐受性;以及生理上可接受的一赋形剂或一稀释剂,其中该赋形剂或该稀释剂为酦酵乳、优格、乳酪、乳制饮品乳粉、茶或咖啡。
在目前的技术中,益生菌可概分为未经包埋处理的液剂或粉剂,一般常见需要维持低温保存或短效期的产品,以降低环境中氧气或温度的伤害,提升保存期限。然而,储藏环境一旦出现差异或失温,容易导致益生菌大量死亡,而失去原有的机能特性。
因此,在市场需求下,研发人员开发出各种提升乳酸菌存活率的技术。以改善益生菌酸碱耐受性不佳为例,如发明专利公告第TW M384660号,其揭示一种可抑制体内多余脂肪生长的LS66胶囊组合结构,包含一本体、一个以上的LS66孢子乳酸菌以及一涂布层,该本体包含一上胶囊与下胶囊,而上胶囊与下胶囊结合后内部形成一容置空间,该LS66孢子乳酸菌系填设于上述容置空间内,该涂布层涂布于本体内部表面,其中该涂布层系为一活化剂。乳酸菌利用硬胶囊包埋后,虽可保护菌体通过酸性的胃部环境,但硬胶囊于肠道不易溶解,使得释出菌体的时机不稳定,且同样有不耐久存的问题。
除了以硬胶囊包埋改善益生菌酸碱耐受性不佳其次,以上,科学化开发益生菌机能性特点的应用专利及改善益生菌在液剂或粉剂中储藏或加工安定性特点之外,更有大颗粒晶球包覆性益生菌材料的案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葡萄王生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葡萄王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830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