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面向汽车座椅骨架的可验证设计模式及其自动化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85584.8 | 申请日: | 2020-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74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孙靖;范守文;孙佳宁;方勇;贺金权;高翔;张启伦;肖翔飞;刘翰林;高浩迪;巫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双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成电智能制造产业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F30/20;G06T17/00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合伙) 51213 | 代理人: | 张秀敏 |
地址: | 545000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向 汽车座椅 骨架 验证 设计 模式 及其 自动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汽车座椅骨架的可验证设计模式,将汽车座椅骨架进行相应的模块划分,针对不同模块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以实现自动化设计,且在自动化设计流程上嵌入零部件的强度/刚度校核、可装配性验证和可加工性验证功能;模块划分具体包括:标准化模块,差异化模块,通用模块和个性化定制模块;本发明还公开一种面向汽车座椅骨架的自动化设计方法,本发明实现了设计与验证的同步协同,可以大大提高汽车座椅骨架的设计质量与设计效率,降低设计成本,缩短研发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计与计算机软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面向汽车座椅骨架的可验证设计模式及其自动化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座椅骨架是汽车座椅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汽车座椅骨架对汽车的行驶安全性、舒适性有很大的影响,骨架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客户使用的舒适感,因此汽车座椅骨架的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目前汽车座椅骨架的设计基本上是设计人员根据座椅设计方案采用三维软件进行设计,整个设计和装配过程都是通过人工手动完成,设计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人员的经验,设计过程中设计者经常需要做大量重复性的工作。此外,设计工作完成之后一般先制造一台座椅样机,然后对样机做大量的强度、刚度、鞭打等试验,试验结果出来之后反馈给设计人员,设计人员再根据试验结果对最初的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为了满足消费者对汽车座椅功能多元化、差异化的需求,汽车座椅的型号、类型越来越多,而且对汽车座椅研发速度的要求也是越来越快,对设计质量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现有的汽车座椅骨架的设计模式涉及到许多的冗余重复性工作,设计周期长、设计效率低,难以满足汽车座椅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汽车座椅相关企业和研发机构中,汽车座椅产品的设计工作和分析验证工作是由不同的人甚至不同的部门,在汽车座椅研发的不同阶段先后完成的,在这种开发模式中,验证与设计没有同步,验证工作开始得太迟,设计缺陷的发现、定位和修复的难度和工作量都很大,造成了验证效率的低下。由于设计与验证不同步,使得设计阶段产品设计的信息没有在验证阶段被充分利用,甚至造成重复建模或者出现两者模型不一致的偏差,直接影响了验证结果的可信度,这种开发流程使得发现、定位和修复设计缺陷的代价非常高,严重影响了汽车座椅产品的开发进程,验证效率已越来越成为制约汽车座椅设计效率提升的瓶颈,验证不应该是在汽车座椅产品设计完成后才进行的工作,而应该是汽车座椅产品设计工作的一部分。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面向汽车座椅骨架的可验证设计模式及其自动化设计方法,本发明实现了设计与验证的同步协同,可以大大提高汽车座椅骨架的设计质量与设计效率,降低设计成本,缩短研发周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面向汽车座椅骨架的可验证设计模式,将汽车座椅骨架进行相应的模块划分,针对不同模块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以实现自动化设计,且在自动化设计流程上嵌入零部件的强度/刚度校核、可装配性验证和可加工性验证功能;所述的将汽车座椅骨架进行相应的模块划分具体包括:
标准化模块,用于设计和调用型号与规格已经标准化、系列化的零部件;
差异化模块,用于设计和调用在骨架匹配过程中,适应用户不同的座椅造型、车内环境或乘坐空间需求的零部件;
通用模块,用于设计和调用保证座椅骨架强度和性能的零部件;
个性化定制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设计和调用可集成、安装在座椅骨架上的个性零部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模块划分的准则为:所述差异化模块与变型设计中的驱动参数之间存在耦合关系;所述通用模块与变型设计中的驱动参数之间不存在耦合关系;所述标准模块涵盖型号与规格已经标准化、系列化的零部件;所述个性化定制模块为附属、辅助、个性定制的零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双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成电智能制造产业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广西双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成电智能制造产业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855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