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向输送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85617.9 | 申请日: | 2020-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376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嵇正波;符学龙;蒋道霞;马健;方书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上海英应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22 | 分类号: | B65G47/22;B65G15/30;B65G4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邦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12 | 代理人: | 佘大鹏 |
地址: | 223002***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向 输送 装置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多向输送装置,包括支撑台、转向机构和传输机构;传输机构设于支撑台上,传输机构底部设有旋转轴,旋转轴穿过支撑台与转向机构传动连接,以提出一种智能化程度高、可以实现多向输送且便于与输送线配合的多向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输机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向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制造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搭载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通过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共事,去扩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类专家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它把制造自动化的概念更新,扩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
在智能输送的技术领域,需要实现对不同指标的物品的分类运输,人工分类显然无法满足智能制造的需求,而智能分类在物品分向传输的环节存在诸多问题,往往存在换向角度单一,换向稳定性差以及智能化程度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智能化程度高、可以实现多向输送且便于与输送线配合的多向输送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多向输送装置,包括支撑台、转向机构和传输机构;
所述传输机构设于所述支撑台上,所述传输机构底部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穿过所述支撑台与所述转向机构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轴旋转支架、伸缩气缸和万向节,所述伸缩气缸的活塞杆端头通过销轴与所述万向节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万向节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所述轴旋转支架活动连接,所述轴旋转支架套接于所述旋转轴上。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气缸的尾部通过销轴与气缸万象支架活动连接,所述销轴相对所述气缸万象支架实现多角度自由转动;所述气缸万象支架固定于所述支撑台上。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气缸上设有两个位置感应器。
进一步的,所述传输机构包括支撑架、辊轴和驱动电机;
两根所述辊轴平行设于所述支撑架上,且两根所述辊轴可以实现围绕自身轴线的自转,两根所述辊轴之间设有传送带;
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通过同步带与所述辊轴驱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台的台脚位置均设有可调整地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势之处在于:本发明的多向输送装置的传输机构可以实现至少180度的转向,从而实现多角度的换向以及传输,功能更强。
本发明的多向输送装置便于与输送线进行直接的配合,实现传统输送线的智能分类。
本发明的多向输送装置通过伸缩气缸上的两个位置感应器感应自身的旋转角度,从而便于实现智能控制,对于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实现精准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多向输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多向输送装置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转向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一种多向输送装置,包括支撑台1、转向机构和传输机构;
传输机构设于支撑台上,传输机构底部设有旋转轴2,旋转轴2穿过支撑台1与转向机构传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上海英应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上海英应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856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输送分流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电量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