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龙眼SNP分子标记及其在遗传图谱构建、单果重性状定位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85914.3 | 申请日: | 2020-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14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桑雪莲;决登伟;石胜友;唐建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文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Q1/6869;G16B30/10;G16B40/00;G16B50/00 |
代理公司: | 重庆晶智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9 | 代理人: | 李靖 |
地址: | 40216***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龙眼 snp 分子 标记 及其 遗传 图谱 构建 单果重 性状 定位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植物分子标记制备与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龙眼SNP分子标记及在遗传图谱构建、单果重性状定位中的应用。本发明利用RAD‑seq技术对200份‘凤梨朵’(母本)ב大乌圆’(父本)杂交F1代及父母本植株进行测序并开发SNP标记,构建了龙眼高密度遗传图谱,所述分子标记共计8014个,分布于15个连锁群上,总长度为2873.39 cM,平均遗传距离为0.36 cM。结合连续2年数据进行连锁定位分析,共筛选出12个与单果重性状关联的稳定QTL位点。这些QTL位点在大果型龙眼新品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分子标记制备与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龙眼SNP分子标记及在遗传图谱构建、单果重性状定位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龙眼(Dimocarpus longana Lour.)(2n=2x=30)属于无患子科(Sapindaceae)龙眼属(Dimocarpus)植物,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经济林木。广泛的种植于我国的广东、福建、广西、海南、云南、四川和重庆等地。中国龙眼的栽培面积和果实产量常年位居世界首位。据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统计,2018年,中国大陆龙眼栽培面积约413.97万亩,果实产量约157.21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一半左右。但由于我国龙眼主栽品种‘石硖’和‘储良’果实偏小(‘石硖’单果重7.0-10.0g,‘储良’单果重12-14g),严重削弱了我国龙眼与东盟国家特别是与泰国龙眼(单果重在14g以上)在国内外贸易中的竞争力,制约我国龙眼产业的发展(齐文娥,陈厚彬,彭朵芬,晏发发.中国龙眼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J].广东农业科学,2016,43(8):169-174)。大果型优质龙眼品种短缺是我国龙眼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如何加速培育大果型优质龙眼新品种,是当前龙眼育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育种工作者就已通过实生选种、芽变选种和杂交育种等手段选育出了许多优异的龙眼新品种,比如‘立冬本’、‘冬宝9号’、‘储良’和‘涪陵黄壳’等(张永福,陈泽斌,黄鹤平,任禛,韩丽.龙眼育种研究进展[J].昆明学院学报,2014(3):43-47.)。但由于龙眼是多年生木本植物,童期长、基因型高度杂合,需要6-7年才能观察到果实的表型特征。这些传统的育种方法周期长,效率低,导致我国龙眼育种工作滞后,缺少多样化的优良品种,特别是优质大果型龙眼新品种。同时对龙眼单果重性状的遗传机制认识的缺失也从科学理论上限制了大果优质龙眼新品种的快速、定向育种,导致了育种的盲目性。因此,深入解析龙眼单果重的遗传机制,加速培育大果型优质龙眼新品种是当今龙眼育种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我国龙眼产业的“提质增效”及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对于我国南方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也具有重要意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文理学院,未经重庆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859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