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字PCR定量检测PML-RARA融合基因的试剂盒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87473.0 | 申请日: | 2020-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62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蒋析文;朱小亚;王丽芳;徐小解;黄志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86 | 分类号: | C12Q1/6886;C12Q1/6851;C12N15/11 |
代理公司: | 上海助之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8 | 代理人: | 陈详 |
地址: | 51066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字 pcr 定量 检测 pml rara 融合 基因 试剂盒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数字PCR定量检测PML‑RARA融合基因的试剂盒及方法,具体地本发明开发了一种基于数字PCR平台,定量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中PML‑RARA融合基因长型(L型、bcr1)和短型(S型、bcr3)mRNA的方法、引物、探针及包括该引物探针混合液的试剂盒,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检测体系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利用数字PCR定量检测PML-RARA融合基因的试剂盒及方法。
背景技术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占同期AML的10%-15%,发病率约0.23/10万。APL临床表现凶险,起病及诱导治疗中易发生出血和栓塞而引起死亡。近三十年来,由于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砷剂的规范化临床应用,APL已成为基本不用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即可治愈的白血病。
目前,APL的病因尚不明确,但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人们对APL的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有了较深的了解。98%以上的APL患者具有特异性染色体易位t(15;17)(q22;q21),易位的结果导致15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PML)和17号染色体上的视黄酸受体α(RARα)形成PML-RARA融合基因,其蛋白产物导致细胞分化阻滞和凋亡不足,是APL发生的主要分子机制。
由于PML基因的断裂点不同,产生不同长度的PML-RARA融合基因转录本,最终可产生3种不同的PML-RARA融合基因的异构体,分别为长型(L型,bcr1),变异型(V型,bcr2)和短型(S型,bcr3),其中长型的发生率约占55%,短型约占45%,变异型约占5%。通过检测PML-RARA融合基因是诊断APL的最特异、敏感的方法之一,也是APL治疗方案选择、疗效分析、预后和复发预测最可靠的指标。
目前PML-RARA融合基因常用的检测包括荧光原位杂交(FISH)、免疫分型、实时定量PCR技术(RQ-PCR)和数字PCR等检测方法。
(1)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利用携带荧光标记的核酸探针与被检样本中的靶核酸序列进行杂交,在荧光显微镜下直接分析杂交靶序列的彩色探针信号,从而获得细胞内多条染色体或多种基因状态的信息。虽然通过FISH法可根据染色体易位断裂点设计的特异性探针,特异性较好,灵敏度较高,但由于FISH检测的实验操作复杂,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且仅能进行定性检测。
(2)免疫分型技术常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对特异抗原进行检测,利用荧光素标记单克隆抗体(McAb)作为分子探针,多参数分析白血病细胞的胞膜和胞浆或细胞核的免疫表型,由此了解被检测白血病细胞所属细胞学系及分化程度。采用FCM检测微量残留白血病,依赖于肿瘤细胞异常的免疫表型,包括表达交叉系列抗原、抗原表达不同步、抗原表达水平改变等,虽然可对白血病进行定量监测,但因在治疗过程中,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会产生变化,常需采用两个免疫表型对患者微量残留白血病。FCM法需要特殊仪器,操作技术要求较高,价格昂贵,检测结果重复性不佳。
(3)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Q-PCR),基于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Taqman探针5’端标记一个荧光分子,3’端标记一个荧光淬灭分子。当探针完整时,两者发生荧光共振能量传递(FRET)。PCR扩增时,由于Taq酶5’→3’外切酶活性,将探针水解,使荧光分子和淬灭分子间距增大,荧光监视系统检测到荧光信号。该方法操作相对较为简单,但定量检测时依赖于标准曲线,定量准确性差,灵敏度不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874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