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高、低温烟气耦合处置的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87688.2 | 申请日: | 2020-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07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卫东;桂本;余智勇;杜征宇;刘练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C02F103/1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张海平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低温 烟气 耦合 处置 脱硫 废水 排放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基于高、低温烟气耦合处置的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沿介质流向依次连通的锅炉(1)、脱硝反应器(2)、空气预热器(3)、烟气冷却器(4)、除尘器(5)、引风机(6)以及脱硫塔(7),脱硫塔(7)的脱硫废水出口连通有脱硫废水一体化处置装置(9);脱硫废水一体化处置装置(9)入口前设有pH值调节口(10);脱硫废水一体化处置装置(9)包括连通的浓缩塔(9.1)和干燥塔(9.2);浓缩塔(9.1)上开设废水入口,废水入口连通脱硫塔(7)的脱硫废水出口,浓缩塔(9.1)开设蒸汽出口并连通脱硫塔的烟气入口,浓缩塔(9.1)开设烟气入口并连通除尘器(5)的出口,干燥塔(9.2)开设烟气入口并连通脱硝反应器(2)的出口,干燥塔(9.2)开设飞灰出口并连通除尘器(5)的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高、低温烟气耦合处置的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脱硫塔(7)的脱硫废水出口与浓缩塔(9.1)的废水入口之间设置脱硫废水输送泵(9.3);除尘器(5)的出口与浓缩塔(9.1)开设烟气入口之间设置增压风机(9.4);浓缩塔(9.1)的浓缩液出口与干燥塔(9.2)浓缩液入口之间设置浆液输送泵(9.6);干燥塔(9.2)的飞灰出口与除尘器(5)的入口之间设置气力输送泵(9.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高、低温烟气耦合处置的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浓缩塔(9.1)上设有浓缩液浆液循环管路,所述浓缩液浆液循环管路的出口和入口分别位于浓缩塔(9.1)的下部和上部,所述浓缩液浆液循环管路上设置浆液循环泵(9.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高、低温烟气耦合处置的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脱硫废水一体化处置装置(9)设置脱硫废水入口(9.8)、低温烟气入口(9.9)、饱和蒸汽出口(9.10)、高温烟气入口(9.11)以及结晶飞灰出口(9.12),浓缩塔(9.1)一侧中下部的废水入口经脱硫废水入口(9.8)连通脱硫塔(7)的脱硫废水出口;低温烟气入口(9.9)与增压风机(9.4)以及所述浓缩塔(9.1)中部的烟气入口依次连通,浓缩塔(9.1)顶部的蒸汽出口经饱和蒸汽出口(9.10)连通脱硫塔(7),干燥塔(9.2)的上部开设烟气入口,所述烟气入口经高温烟气入口(9.11)连通脱硝反应器(2)的出口;干燥塔(9.2)底部开设飞灰出口,所述飞灰出口经结晶飞灰出口(9.12)连通除尘器(5)的入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高、低温烟气耦合处置的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脱硝反应器(2)出口的烟道分为两路,其中一路连通干燥塔(9.2)的烟气入口;另一路连通空气预热器(3);除尘器(5)出口的烟道分为两路,其中一路连通浓缩塔(9.1)的烟气入口,另一路连通引风机(6)的入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高、低温烟气耦合处置的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干燥塔(9.2)的烟气入口和浓缩塔(9.1)的烟气入口处均设置有烟气流量监测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高、低温烟气耦合处置的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干燥塔(9.2)的飞灰出口至除尘器(5)入口的路径上设置冷却装置。
8.一种基于高、低温烟气耦合处置脱硫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如下:
脱硫废水经调解pH值后进入浓缩塔(9.1),浓缩塔(9.1)中产生的浓缩液输送至干燥塔(9.2),除尘器(5)出口的低温烟气进入浓缩塔(9.1)加热待脱硫废水,浓缩塔(9.1)产生的饱和蒸汽进入脱硫塔(7)复用,浓缩液在干燥塔(9.2)与脱硝反应器(2)出来的高温烟气进行换热、干燥、破碎后形成结晶飞灰(15),结晶飞灰(15)输送至除尘器(5)收集并排出;
浓缩热源采用除尘器(5)后的低温烟气(12.2),干燥及输送热/气源采用空预器(3)前的高温烟气(1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8768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环保型无机板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抽真空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