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吸收结扎夹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90460.9 | 申请日: | 2020-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188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吕国玉;王鹏;王大川;汪龙;刘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国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31/14 | 分类号: | A61L31/14;A61L31/06;A61B17/122 |
代理公司: | 成都欣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92 | 代理人: | 王海文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收 结扎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结扎夹机械强度不足,可能存在形变的发生导致使用中容易滑脱或跳夹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可吸收结扎夹,主要原料为对二氧环己酮预聚体和高分子改性剂。本发明还公开了结扎夹的制备方法,对二氧环己酮预聚体和高分子改性剂采用交联共聚。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结扎夹,包括上夹臂和下夹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吸收结扎夹,通过高分子改性剂对二氧环己酮预聚体进行改性,提高聚对二氧环己酮分子链段的刚性,增加材料的强度,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吸收结扎夹的制备方法,交联共聚,提高结扎夹的抗弯强度和夹持力。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结扎夹,由可降解材料加工而成,机械强度高,夹持力大,可有效减少组织滑脱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吸收结扎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切口小、痛苦小、恢复快等优点,又称为微创手术。由于术后瘢痕小、又符合美学要求,深受广大患者欢迎。结扎夹作为腹腔镜手术的常用耗材,其材质、工艺及结构的研制与更新也越来越重要。其中,金属钛结扎夹和不可吸收高分子结扎夹应用最为广泛。
钛结扎夹由于其金属材质特性具备褚多弊端,例如:手术中碰到使用电凝器电凝时容易传导电流,损伤组织;术后金属结扎夹的应力屏蔽效应导致结扎夹的松动、游移、过早脱落等现象,未起到应有的结扎闭合作用,造成胆漏或出血,引起腹腔感染。
不可吸收高分子夹可避免金属材质的弊端,但由于长期留于体内带来的异物反应、组织炎症及副反应;且由于不可降解吸收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并对其心理造成影响等等。
二十世纪90年代初,强生Ethicon公司首次研制出了可吸收结扎钉夹,与金属夹相比,该可吸收结扎钉夹采用可降解高分子PPDO(聚对二氧环己酮)制成,具有可降解吸收、无异物排斥反应、可行X射线检查及避免二次手术痛苦等优点。随着临床微创手术的广泛开展,可吸收结扎夹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相比于金属和不可吸收高分子材质的结扎夹,采用可吸收PPDO制成的结扎夹在夹持过程中机械强度不足,可能存在形变的发生导致无法闭合致使出现跳夹或滑脱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结扎夹机械强度不足,可能存在形变的发生导致使用中容易滑脱或跳夹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吸收结扎夹,通过高分子改性剂对聚对二氧环己酮进行改性,提高聚对二氧环己酮分子链段的刚性,增加材料的强度,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避免滑脱或者跳夹。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吸收结扎夹的制备方法,高分子改性剂和聚对二氧环己酮交联共聚,提高结扎夹的抗弯强度和夹持力。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结扎夹,由可降解材料加工而成,机械强度高,夹持力大,可有效减少组织滑脱现象。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可吸收结扎夹,主要原料包括
对二氧环己酮预聚体40~95wt%;
高分子改性剂5~60wt%;
其中,所述高分子改性剂为聚乙醇酸、聚丙交酯、聚己内酯、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甲基丙烯酰胺-葵二酸酐共聚物、聚碳酸乙烯酯、聚双烯酮二甲醇酸酯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高分子改性剂用量为5~30wt%。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原料还包括染色剂。
可吸收结扎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对二氧环己酮预聚体制备;
步骤2,对二氧环己酮预聚体和高分子改性剂混合,并加入0.5~5mol%的交联偶联剂甲苯二异氰酸酯,于惰性氛围,110~220℃条件下交联共聚,交联时间1~3h,得到聚对二氧环己酮交联聚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国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国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904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