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轨电车、智轨平交道口夜间智能警示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92558.8 | 申请日: | 202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398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贺捷;赵春光;王效文;杨晓宇;张嘉峻;孙春光;接小峰;丛嘉珅;吴梦瑶;刘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四院集团新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29/24 | 分类号: | B61L29/24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纪元 |
地址: | 215129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轨电车 平交道 夜间 智能 警示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轨电车、智轨平交道口夜间智能警示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轨行区和第二轨行区之间的第三轨行区为两条道路的轨行区交叉段;所述第一轨行区与第三轨行区连接端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设备安装立柱和第二设备安装立柱,所述第二轨行区与第三轨行区连接端两侧分别对应设有第三设备安装立柱和第四设备安装立柱;各设备安装立柱上分别设有语音播报设备、监控设备、照明设备和全息成像设备,所述第一轨行区与所述第二轨行区的全息成像设备相对设置,以使所述全息成像设备在对应的设备安装立柱之间投射形成立体墙体。本发明能够有效降低夜间有轨电车、智轨在优先路权下,过交叉口中与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有轨电车、智轨平交道口夜间智能警示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代有轨电车、智轨等中低运量轨道交通因具有运能大、能耗低、速度高、投资小、建设快、审批流程简易等优势,使其发展方兴未艾。现代有轨电车、智轨其敷设方式以地面敷设为主,路权形式以优先路权为主。当路权采用优先路权时,多在交叉口设置信号优先,保障列车享有比社会车辆优先通过交叉口权利,理想状态下交叉口处给予列车信号优先时,其他交通方式不允许进入交叉口区域。但由于我国城市人口众多,国民素质参差不齐,对交通法规遵守不一,导致列车通过交叉区域时,仍出现机动车、非机动和行人违章进入交叉口,与列车发生碰撞,发生交通事故,影响列车正常运营,由于夜间可视范围缩小,机动车、非机动和行人违章进入交叉口概率与危险程度均进一步提升。因此夜间交叉口区域交通组织更为复杂,为列车与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发生冲突的多发地点,导致列车通过交叉口时多进行限速。
现有技术中针对夜间警示方式,类似相关研究主要为夜间发光人行道方面,通过与交通信号灯联控,实现发光人行道颜色转换,提醒行人过街,但该警示装置并未提出设置于通行有轨电车或智轨的平交道口,因此亟需针对平交道口设计出一套夜间行驶警示系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一种有轨电车、智轨平交道口夜间智能警示系统,有效降低夜间有轨电车、智轨在优先路权下,过交叉口中与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有轨电车、智轨平交道口夜间智能警示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轨行区、第三轨行区、第二轨行区依次为连续的有轨电车或智轨行驶线路,所述第三轨行区为两条道路的轨行区交叉段;
所述第一轨行区与第三轨行区连接端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设备安装立柱和第二设备安装立柱,所述第二轨行区与第三轨行区连接端两侧分别对应设有第三设备安装立柱和第四设备安装立柱;
各设备安装立柱上分别设有语音播报设备、监控设备、照明设备和全息成像设备,所述第一轨行区与所述第二轨行区的全息成像设备相对设置,以使所述全息成像设备在对应的设备安装立柱之间投射形成立体墙体。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轨行区的横向两侧分别设有警示灯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警示灯带上间隔布置有若干警示灯,且所述警示灯布置于地面上,顶部与地面相平。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轨行区和第二轨行区上均设有红外探测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轨行区的纵向两侧分别设有横向人行道,各设备安装立柱均设于所述横向人行道外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设备安装立柱和第二设备安装立柱上的语音播报设备、监控设备以及照明设备与第三设备安装立柱和第四设备安装立柱的语音播报设备、监控设备以及照明设备相对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设备安装立柱分为竖直段和弯曲段,其中弯曲段一端与所述照明设备固定,另一端与竖直段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全息成像设备设于弯曲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四院集团新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四院集团新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925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