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绿色环保板材及其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94421.6 | 申请日: | 202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11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刘茂华;刘赛 | 申请(专利权)人: | 涡阳县华丽木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8 | 分类号: | C04B28/08;C04B28/00;C04B40/02;C04B111/28;C04B111/5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范登峰 |
地址: | 23366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绿色 环保 板材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绿色环保板材,包括第一板芯和第二板芯,所述第一板芯前端的凹槽内设有隔音块,所述第二板芯后端的凹槽内设有阻燃块,所述第二板芯后端连接有第二装饰面板;所述阻燃块的原料按重量份重量计如下:水泥3‑17份,砂子30‑52份,膨胀珍珠岩5‑10份,聚丙烯纤维与麻丝混合物0.8‑1.8份,三乙醇胺0.1‑0.5份,氯化镁25‑31份,减水剂0.2‑0.7份,缓凝剂0.2‑0.8份;所述隔音块的原料按重量份重量计如下:膨润土25‑35份、木质纤维10‑20份、珍珠岩颗粒4‑8份、活性炭5‑10份、黄原胶粉2‑5份、硅灰5‑7份、聚丙烯酰胺10‑20份、粘结剂5‑9份。本发明的生产方便,便于快速组合安装,通过隔音块和阻燃块的设置,使得该绿色环保板材具有隔音和阻燃的性能,使用时提高阻燃安全性和隔音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板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色环保板材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安全要求越来越高,装修、装饰板材的阻燃性以及隔音性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常见的板材阻燃效果欠佳,容易发生火灾,隔音效果差,且其具有气味、耐冲击性较差,各个板材之间的组装难度大,生产效率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绿色环保板材及其生产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色环保板材及其生产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绿色环保板材,包括第一板芯和第二板芯,所述第一板芯前端的凹槽内设有隔音块,所述第一板芯的前端连接有第一装饰面板,所述第二板芯固定在第一板芯的后端,所述第二板芯后端的凹槽内设有阻燃块,所述第二板芯后端连接有第二装饰面板;
所述阻燃块的原料按重量份重量计如下:水泥3-17份,砂子30-52份,膨胀珍珠岩5-10份,聚丙烯纤维与麻丝混合物0.8-1.8份,三乙醇胺0.1-0.5份,氯化镁25-31份,减水剂0.2-0.7份,缓凝剂0.2-0.8份;
所述隔音块的原料按重量份重量计如下:膨润土25-35份、木质纤维10-20份、珍珠岩颗粒4-8份、活性炭5-10份、黄原胶粉2-5份、硅灰5-7份、聚丙烯酰胺10-20份、粘结剂5-9份。
所述水泥选自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粉煤灰水泥、聚合物水泥或者矿渣水泥;水泥标号为32.5R、42.5R、52.5R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缓凝剂为木质素磺酸盐及其衍生物、羟基羧酸及其盐类、糖类、氧化锌、弱酸及其盐类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所述弱酸为硼酸或者磷酸。
所述阻燃块的原料按重量份重量计如下:水泥3份,砂子30份,膨胀珍珠岩5份,聚丙烯纤维与麻丝混合物0.8份,三乙醇胺0.1份,氯化镁25份,减水剂0.2份,缓凝剂0.2份。
所述阻燃块的原料按重量份重量计如下:水泥10份,砂子40份,膨胀珍珠岩8份,聚丙烯纤维与麻丝混合物1.2份,三乙醇胺0.3份,氯化镁28份,减水剂0.5份,缓凝剂0.5份。
所述阻燃块的原料按重量份重量计如下:水泥17份,砂子52份,膨胀珍珠岩10份,聚丙烯纤维与麻丝混合物1.8份,三乙醇胺0.5份,氯化镁31份,减水剂0.7份,缓凝剂0.8份。
所述隔音块的原料按重量份重量计如下:膨润土25份、木质纤维10份、珍珠岩颗粒4份、活性炭5份、黄原胶粉2份、硅灰5份、聚丙烯酰胺10份、粘结剂5份。
所述隔音块的原料按重量份重量计如下:膨润土30份、木质纤维14份、珍珠岩颗粒6份、活性炭8份、黄原胶粉3份、硅灰6份、聚丙烯酰胺16份、粘结剂8份。
所述隔音块的原料按重量份重量计如下:膨润土35份、木质纤维20份、珍珠岩颗粒8份、活性炭10份、黄原胶粉5份、硅灰7份、聚丙烯酰胺120份、粘结剂9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涡阳县华丽木业有限公司,未经涡阳县华丽木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944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烷醇酰胺及酰胺胺的微生物生产及其用途
- 下一篇:一种“散热翅”式新型磁极线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