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卧式匀速收料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97201.9 | 申请日: | 202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075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朱华明;刘孝东;邱树生;周毅军;郑玉坤;贺霞;肖林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众山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1/08 | 分类号: | B65H51/08;B65H54/547;B65H54/70 |
代理公司: | 广东省中源正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48 | 代理人: | 党冲 |
地址: | 5113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卧式 匀速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卧式匀速收料的装置,包括第一支撑座、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第二支撑座、分隔环、分料转盘、第一碾送机构、第二碾送机构、第一编码机构、张力机构和第二编码机构,所述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和第二支撑座均设置在第一支撑座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座位于第一连接座和第二支撑座之间,所述第一连接座位于第一支撑座和第二连接座之间,所述第一支撑座的前端靠近右侧的位置连接有分料转柱,所述分料转盘安装在分料转柱的外表面靠近前方的位置;本发明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解决现有方案中不能调节和控制收料的速度导致收料的效果不佳,以及只能对一个材料进行收料导致收料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收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卧式匀速收料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金属加工市场(CNC加工等)为提高加工效率、节约成本、减少损耗等对于金属异型材的需求日益增长,伴随着行业的日渐成熟,金属加工对材料的外观、性能(硬度、残余应力等)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对金属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管控提出更高的要求,退火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退火质量关系到不锈钢型材的表面质量、硬度的稳定性以及型材残余应力的大小,目前市场常用的收料方式有两种:倒立式收料和卧式收料。
倒立式收料最大的问题是材料与收料轮之间会产生移动摩擦刮伤材料表面,而卧式收料的问题是:首先,收料机收料速度是变频器调速,收料盘的内圈和外圈因为直径差而导致退火材料出线速度越来越快,需要人工经常手动调节变频器速度,造成退火材料性能的不稳定;其次,由于卧式收料的动力是收料盘旋转提供的,材料在收料上绕的过程中要提供很大的力才能拉动材料,这样就会造成材料在绕的过程中的挤压,造成材料表面拉伤以及后续加工的时候卡料从而刮伤材料表面;最后,只能一次对一个材料进行收料,导致收料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匀速收料的装置;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
如何解决现有方案中不能调节和控制收料的速度导致收料的效果不佳,以及只能对一个材料进行收料导致收料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卧式匀速收料的装置,包括第一支撑座、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第二支撑座、分隔环、分料转盘、第一碾送机构、第二碾送机构、第一编码机构、张力机构和第二编码机构,所述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和第二支撑座均设置在第一支撑座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座位于第一连接座和第二支撑座之间,所述第一连接座位于第一支撑座和第二连接座之间,所述第一支撑座的前端靠近右侧的位置连接有分料转柱,所述分料转盘安装在分料转柱的外表面靠近前方的位置,所述分隔环固定安装在分料转盘的外表面靠近中间的位置;
所述第一碾送机构、第二碾送机构和第一编码机构均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座的上端靠近左侧的位置,所述第二碾送机构位于第一碾送机构和第一编码机构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一编码机构位于第二碾送机构的左侧;所述张力机构和第二编码机构均固定安装在第二支撑座的上端,所述张力机构位于第二编码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座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位于第二夹板的上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一碾送机构的后端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碾送机构包含第一驱动柱、第一传动柱、第二传动柱、第三传动柱、第一碾送轮、第二碾送轮和调节转盘,所述第一驱动柱的后端与第一驱动电机相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柱转动连接在第一驱动柱的上方,所述第二传动柱转动连接在第一驱动柱的右侧,所述第三传动柱转动连接在第二传动柱的上方,所述第一驱动柱、第一传动柱、第二传动柱和第三传动柱的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第一碾送轮和第二碾送轮,所述第一碾送轮位于第二碾送轮的后方,所述调节转盘转动安装在第一碾送机构的上端,所述第二碾送机构的后端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碾送机构的结构与第一碾送机构的结构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众山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众山精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972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