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制造机动车的动力电池的方法以及相应的制造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98841.1 | 申请日: | 202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34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T·本克尔;M·弗劳恩霍弗;O·席勒尔;A·布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迪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G01B1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吴鹏;牛晓玲 |
地址: | 德国因戈***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制造 机动车 动力电池 方法 以及 相应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机动车的动力电池(2)的方法,其中,动力电池(2)的电池壳体(4)具有用于接纳单体模块的接纳格。在此提出,在电池壳体(4)的界定接纳格(5)的壁(7)上形成有用于与电池壳体(4)的底部(6)间隔开地支承单体模块的支承面(8),测量在支承面(8)与底部(6)之间的间距,将由所述间距计算出的导热剂(9)的量施加在底部(6)上,随后使单体模块以支承在支承面(8)上的方式插入接纳格(5)中。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制造机动车的动力电池(2)的制造装置(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机动车的动力电池的方法,其中,动力电池的电池壳体具有用于接纳单体模块的接纳格。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动力电池的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由现有技术已知例如文献DE 10 2017 128 529 A1。该文献描述了一种机动车电池,即机动车的动力电池,该动力电池具有:电池壳体,该电池壳体具有由壳体框架和壳体底部局部界定的壳体内腔;多个布置在壳体内腔中的电池模块;和至少一个在壳体底部的区域中形成的第一冷却通道,该第一冷却通道用于从第一侧冷却电池模块。壳体内腔在与壳体底部相对的一侧上被壳体顶部或被壳体盖界定,其中,在壳体顶部或壳体盖的区域中,至少一个第二冷却通道被设计用于从第二侧冷却电池模块。
此外,文献DE 103 20 186 A1公开了一种用于将功率半导体构件与冷却体热耦合的导热膏。在此,导热膏由基底材料和至少一种填充材料构成。各个组分具有以下特性:基底材料的动力粘度在25mPa·s和500mPa·s之间,至少一种填充材料由金属颗粒构成,该金属颗粒或填充材料具有小于20μm的颗粒尺寸,导热膏具有填充材料在20%和70%之间的填充度。由此形成的导热膏的比电阻小于100Ωm,并且热阻是3.4W/(K·m)。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制造机动车的动力电池的方法,该方法相对于已知的方法具有优点,特别是减少了在制造中所需要的导热剂的量。
根据本发明,所述目的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用于制造动力电池的方法实现。在此提出,在电池壳体的、界定接纳格的壁上形成有用于与电池壳体的底部间隔开地支承单体模块的支承面,测量在支承面与底部之间的间距,将由所述间距计算出的导热剂的量施加在底部上并且随后使单体模块以支承在支承面上的方式插入接纳格中。
所述方法用于制造动力电池,该动力电池优选作为机动车的组成部分安装,但是也可以与机动车分开地存在。动力电池用于暂时存储特别是用于运行机动车的驱动装置或动力总成的电能。存储在动力电池中的电能就此用于借助于驱动装置或动力总成提供旨在驱动机动车的驱动转矩。
动力电池具有电池壳体和至少一个单体模块。在电池壳体中形成接纳格,该接纳格被设置和设计成用于接纳单体模块。接纳格由电池壳体的底部和壁界定。在壁上形成支承面,这些支承面例如平行于底部延伸。支承面在将单体模块布置在接纳格中后用于支承单体模块。支承面在此如此布置,使得单体模块在其布置在接纳格中后与电池壳体的底部间隔开,而单体模块自身则支承在支承面上。以这种方式,可以可靠地补偿单体模块和电池壳体的尺寸中的公差。
单体模块用于暂时存储电能;单体模块为此具有至少一个电池单体,优选具有多个彼此电连接的电池单体。优选地,在电池壳体中不是仅布置唯一一个单体模块,而是在电池壳体中存在多个单体模块。在这种实施方案中,电池壳体也具有多个接纳格以及多个单体模块,其中,接纳格中的每个分别被电池壳体的底部界定。此外,接纳格被电池壳体的壁彼此分隔。就是说,在接纳格中的每两个接纳格之间存在电池壳体的所述壁之一。在制造动力电池时,优选不仅将单体模块布置在接纳格中,而且还将单体模块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迪股份公司,未经奥迪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988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