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烟无卤阻燃线缆料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01103.8 | 申请日: | 202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437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龚俊;龚清;顾永锋;张国强;张恩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仓俊达塑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9/06 | 分类号: | B29B9/06;B29B9/16;B29B13/06;C08L23/08;C08K13/04;C08K7/14;C08K3/22 |
代理公司: | 苏州睿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7 | 代理人: | 陈华红子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烟无卤 阻燃 线缆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线缆原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低烟无卤阻燃线缆料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线缆料原材料预备,线缆料原材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成分组成: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15‑25份;乙烯‑辛烯共聚物15‑30份;玻璃纤维8份;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混合而成阻燃抑烟剂物20‑25份;润滑剂0.5‑1份;抗氧化剂0.5‑1份;抗刮耐磨剂1‑5份;S2:线缆料原材料混合,将S1中原材料投入到混合机中搅拌混合,混合后投入到双螺杆挤塑机中;S3:将S2中螺杆挤塑机挤压排出的物料再经过水冷槽冷却硬化,然后通过造粒机进行造粒处,之后颗粒经过风干机再次降温处理,以及风干颗粒表面水分,之后输送到包装车间包装成成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线缆原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低烟无卤阻燃线缆料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线电缆产品的安全性、环保性、使用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内高分子材料的应用技术与合成树脂及其共混改性技术发展较快,积极推动着线缆行业又进入一个新材料的应用时代。低烟无卤阻燃材料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型品种,其性能符合IEC92-359标准中对热塑性材料的规定,所生产的低烟无卤阻燃电缆已广泛应用于机电、地铁和高层建筑等人员比较集中的公共场所。
现有低烟无卤阻燃的线缆,缺乏强度和抗变形性能,在线缆拉伸或者被外界重物挤压后,线缆外皮开裂,裸露出铜芯,导致线缆直接与大地相连,造成电资源的浪费;
以及线缆原材料制备过程中造粒机挤压出的颗粒进入冷水槽内迅速硬化,然后将颗粒捞出,此时颗粒表面粘有水,颗粒堆积一起,难以迅速干燥,颗粒直接打包,使得包装成品内伴有水分,增加颗粒负重,同时颗粒上水分又难以风干,以及买家青睐于干燥的颗粒物料。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以解决背景技术所描述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低烟无卤阻燃线缆料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线缆料原材料预备,线缆料原材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成分组成: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15-25份;乙烯-辛烯共聚物15-30份;玻璃纤维8份;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混合而成阻燃抑烟剂物20-25份;润滑剂0.5-1份;抗氧化剂0.5-1份;抗刮耐磨剂1-5份;
S2:线缆料原材料混合,将S1中原材料投入到混合机中搅拌混合,混合后投入到双螺杆挤塑机中;
S3:将S2中螺杆挤塑机挤压排出的物料再经过水冷槽冷却硬化,然后通过造粒机进行造粒处,之后颗粒经过风干机再次降温处理,以及风干颗粒表面水分,之后输送到包装车间包装成成品。
优选的,所述S2中线缆料原材料混合搅拌混合,混合机逆时针和顺时针方向相互交替搅拌。
优选的,所述S3中使用的风干机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有通风壳体、传送单元和风干单元;所述通风壳体固接工作台,通风壳体和工作台之间安置传送单元;所述传送单元包括电机、皮带、皮带轮、主动轴、从动轴和传送带;所述电机固接在通风壳体的出料口一侧的工作台上,电机的输出轴端部和主动轴的一端各固接皮带轮,且两个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所述主动轴位于电机一侧,主动轴贯穿通风壳体侧壁,主动轴通过传送带连接从动轴,且传送带为带有网眼的传送带,网眼的孔直径小于造粒机挤压颗粒直径;所述从动轴位于通风壳体的进料口一侧,从动轴的两端贯穿通风壳体的侧壁;所述传送带上方安置风干单元;所述风干单元包括通气管和喷气管;所述通气管一端连通外界供气设备,通气管贯穿通风壳体侧壁伸入通风壳体内部,且通气管上固接多个喷气管;每个所述喷气管的喷气口朝向传送带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通风壳体的两侧壁各贯穿有一排通气管,其中一排通气管位于传送带上表面上方,另一排通气管位于传送带之间,且两排通气管上喷气管的排气口交错设计。
优选的,所述主动轴与从动轴呈两个圆锥顶尖相对的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仓俊达塑化有限公司,未经太仓俊达塑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011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